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9-03 10:23:4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鄭瑋 通訊員 白煥霞 劉宇洋)為切實保障轄區中小學生上下學期間的交通安全,近年來,神木市積極探索“部門聯動、警校協作、家校共育”護學模式,通過運用“小手拉大手”“護學崗”和志愿者等方式,推動校園周邊交通安全向家庭延伸,為青少年平安成長保駕護航。
每到上下學時段,神木市第十一中學門口總會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身著“濱河義警”馬甲的家長志愿者,與校領導、老師、交警共同組成護學隊伍,維持秩序、疏導交通,用愛心守護孩子們平安通行。學生家長馮飛云是“護學崗”志愿者中的積極分子,每次輪到護學時,她總會提前來到校門口的指定位置,協助學校維護好上下學時段校園周邊道路秩序。
“每次穿上護學崗馬甲,就覺得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馮飛云一邊疏導交通一邊說,“作為家長,能參與到學校管理中,通過護學行動共同守護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我感到很開心,也很榮幸。”
為進一步改善校園周邊交通秩序,神木市第十一中學全面推行“護學崗”機制,通過“錯峰放學+志愿輪崗”,建立起家長、教師、執法部門聯動的交通共治模式,協同發力,引導、護送學生安全有序通過斑馬線,督促過往車輛減速通行等。“這種護學模式不僅改善了交通秩序,更深刻影響了學生的出行習慣。”第十一中學副校長李美麗說,“十一中學采用‘疏堵結合’模式,通過科學設置接送區域、嚴格禁停管理等措施,減少了私家車接送,有效改善了校園周邊交通秩序。”
此外,該校持續開展交通安全教育,結合“家校警”護學崗協同執勤的實踐,讓學生將交通規則內化為行為準則,養成了自覺排隊、文明候車等良好習慣。“學生通過交通共治實踐,不僅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更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實現了從‘被動遵守’到‘主動維護’的轉變,通過‘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的輻射效應,持續帶動整個城市文明出行水平的提升。”李美麗說。
如今,神木市第十一中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明顯改善。“現在學校周圍的馬路兩邊基本沒有車停著了,特別寬敞,我自己走也不用害怕了,覺得安全多了。”學生劉依諾開心地說。
上下學時間,神木市第八中學的學生們也在交警、老師、家長志愿者的引導下,安全有序地進出校園。
神木市第八中學位于城區交通要道的丁字路口,過去每當學生上學、放學時段,該校周邊的交通壓力便陡然增大。為了保障學生上下學期間的安全出行,該校于2021年啟動了“11789”護學崗模式,每天由1組交警、1名校領導、7名值周教師、每個年級8位家長志愿者、9名學校安保人員組成48人的護學團隊,共同守護學生安全。
“護學團隊各司其職,協同作戰,校領導負責全面協調,值周教師引導學生有序上下學,家長志愿者協助維護現場秩序,交警則強化交通安全管理和執法力度。經過三年實踐,這種護學模式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形成了‘車走人不走,人走車不走’的良好秩序。”該校副校長李林章介紹道,學校還倡導學生綠色出行,減少了接送車輛的數量,使上下學期間校園周邊交通擁堵現象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為了解決學校周邊交通問題,神木市公安局交管大隊二中隊采取了積極主動、提前介入的管理策略,在轄區學校周邊重要交通路口、斑馬線設置“護學崗”,提前抵達學校周邊區域,以“宣傳教育+勸導+整治”的方式,對違停車輛進行清理,對接送車輛停放進行規范化引導,引導車輛和學生有序通行,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安全、暢通。
“我中隊轄區共有中小學、幼兒園19所,在上下學高峰時段,我中隊在各學校安排1—2名執勤民警護學執勤,與學校、家長共同維護學校周邊交通秩序,形成了全社會攜手共建、共同治理、共享成果的文明交通格局。”神木市公安局交管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劉向亭表示,今后,將持續深化“一校一策”的治理模式,通過“家校警”協同發力,不斷優化校園周邊的交通環境,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在接送學生上下學時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即停即走,社會車輛盡量避開上下學高峰,提前選擇合理道路繞行,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更加安全、暢通的出行空間。
為營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神木市還整合多方力量,通過“小手拉大手”等多方式,廣泛開展文明交通宣傳,持續加強文明行為培育,讓文明交通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學生構建起“從家門到校門”的平安守護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涡阳县| 枝江市| 青田县| 阿图什市| 长子县| 光泽县| 威海市| 循化| 长海县| 东山县| 汤原县| 临汾市| 天峻县| 宜兰市| 鹤壁市| 泗阳县| 卫辉市| 多伦县| 上栗县| 广丰县| 凤阳县| 和田市| 新竹市| 阳城县| 太湖县| 霍林郭勒市| 丽江市| 望江县| 宁远县| 辰溪县| 汉川市| 噶尔县| 濮阳县| 梅河口市| 榆树市| 全南县| 廊坊市| 甘洛县| 武穴市| 凯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