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6-08 14:42:2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6月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大廳暖意融融,在第30個全國“愛眼日”之際,一場“以眼為筆,繪見新生”角膜移植患者公益畫展在此舉行,《七彩樹下的海綿寶寶》《星空》《眸啟新光 心綻暖陽》《傳光者重見之眼》《日暮椰影》《心棲暖岸》等由重獲光明的患者親手創作的作品,不再是單純的視覺藝術——它們是黑暗與光明交割的生命印記,是患者用新生視覺對世界最深情的告白,現場的患者、醫生、陪護人員紛紛駐足,欣賞這些飽含深情的作品,這些作品深深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
畫展現場流淌著無聲的震撼。角膜移植患者87歲的馬奶奶手指著自己的《小雛菊》《大海》《向日葵》三幅畫作激動地說:“手術前我看不見醫生的樣子,手術醒來第一眼看見就是我身邊的醫生,我當時激動得哭了。作品里的每一筆色彩,都是光明給我的禮物。”畫展現場,黎黎醫生創作的《來自NGC7293凝視》作品大膽抽象畫,猶如“上帝之眼”吸引眾人駐足,她解釋:“這些迸濺的顏色,就是我感動心在跳。”而《生命一定會有裂縫,失落時眼睛捕捉到的“力量”》這幅畫作,更是讓人們感受到愛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給了角膜移植患者前行的力量。
醫院黨委副書記馮廣林在致辭中動情地說這些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也是生命對光明的至高禮贊。醫院將不斷精進技術,讓更多角膜盲患者重獲光明,重見多彩色世界。”
醫學生的身影穿梭于畫架之間。博2459班黨支部書記代楠俯身傾聽患者創作歷程后深有感觸:“實習不僅要問診,更要‘問心’。當學生放下病歷本,聽見畫筆背后的重生故事,冰冷的醫學知識瞬間被賦予了人的溫度——患者眼中重新燃起的光,正是我們堅守的意義。”
眼科副主任黎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技術幫患者‘看見’,而這場畫展渴望帶大家‘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當您凝視這些用新生之眼繪就的生命色彩,愿您理解角膜捐獻如何讓絕望轉為希望,并愿意加入傳遞光明的行列。”
在“醫學與藝術共生”主題沙龍活動中,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黨委副書記陳晨高度肯定了活動對醫學教育的深遠意義,提及學生們通過與患者深入交流,于實踐中精進醫學知識、提升溝通技巧、鍛煉協作能力,深刻領悟到“醫學與藝術共生”理念,為未來醫路筑牢人文基石。
醫院王曉琴工會副主席表示,參加此次活動特別感動于藝術家黃飛春老師的合作,還有眼科團隊及全院同仁的用心,大家為患者攜手點亮“光明”的過程,本身就是對“愛與光明”最生動的注解。這種跨領域的共鳴,讓醫療不再是冰冷的技術操作,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生命對話,也讓“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在藝術的光影里變得更加可觸可感。
藝術家黃飛春從專業視角闡釋了藝術創作對患者心靈重建的助力,感慨藝術與醫學攜手,賦予生命別樣光彩。
這場由患者、醫者、藝術共同編織的光明敘事,終將在醫學生心中埋下種子——讓技術永遠帶著溫度生長,讓每一次“看見”都通向對生命更深的懂得。此次公益畫展持續進行。每幅作品都附患者親述的創作靈感與心路歷程。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是患者重獲光明的鮮活印記。這些畫作不是專業技法的炫技,而是他們用新生的視覺與心靈共同完成的療愈,每一筆皴擦都在訴說:當眼睛重新捕捉到色彩,生命便有了重新書寫的可能。而站在畫架旁的醫學生們,在輔導患者創作、傾聽他們講述從“摸黑”到“看見”的蛻變時,手中記錄的不再只是病歷數據,更是醫學人文最生動的注腳。
據悉,活動由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與醫院博2459班黨支部聯合策展,西安交大一附院紅十字眼庫、器官捐獻科(OPO)主辦,旨在以藝術之光點亮醫學人文,致敬角膜捐獻者無私大愛。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黨委副書記陳晨,院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馮廣林,工會副主席王曉琴,工會辦公室主任白麗平,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王蜜蜜,青年工作部部長、團委書記任馮剛,青年工作部副部長劉司南,宣傳部副部長劉炳圻,門診部護士長范榮及眼科、器官捐獻科醫生代表共同參加了會議。活動由眼科醫生趙文心,紅十字眼庫醫生黨宇飛主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江都市| 阿克陶县| 府谷县| 嘉善县| 浦城县| 丰县| 治多县| 河池市| 会宁县| 扶绥县| 新乐市| 大新县| 永州市| 苏州市| 湖北省| 嘉鱼县| 白银市| 突泉县| 库车县| 商洛市| 临西县| 盐城市| 柳河县| 天峨县| 金沙县| 察隅县| 北票市| 石嘴山市| 益阳市| 申扎县| 万载县| 九江县| 容城县| 平远县| 饶平县| 镇赉县| 平南县| 积石山| 西华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