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5-03 10:10:45 來源:王宜振教童詩
分享到學語文,從讀童詩開始
“王宜振教童詩”欄目以推薦中國現(xiàn)當代適合兒童閱讀的較新的詩歌文本并對之加以品讀為主,以此推動全國詩教工作的開展。同時,本平臺還開辟“孩子的詩”“詩教課堂”“詩歌后面的故事”“好書推薦”等欄目,歡迎全國詩教工作者、詩人參與互動,共育詩歌教育的花園。
好 書 推 薦
孩 子 的 詩
01
小菜一碟
李一諾(10歲)
語文老師說
這些詞語對你們來說
小菜一碟
數(shù)學老師說
這些數(shù)字對你們來說
小菜一碟
英語老師說
這些單詞對你們來說
小菜一碟
你一碟
他一碟
結果我們就吃撐了
(輔導老師:廖宇娥)
點評:學生作業(yè)太多,負擔太重,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怎樣把這一教育現(xiàn)狀,通過一首詩反映出來?小詩人沒有從大的方面去寫,而是選擇了一個小的角度,把視角集中在“小菜一碟”上。小詩人寫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老師布置作業(yè),每個老師都說:這對你們來說,只是小菜一碟。正是這你一碟,他一碟,孩們就吃撐了!小詩用詼諧幽默的手法,批判了教育現(xiàn)狀,帶給我們的是對教育改革的深度思考。愿學校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雙減”政策,給孩子們更多的輕松和快樂。
02
我畫的樹太漂亮了
茗芝(8歲)
我畫的樹
太漂亮了
接下來畫的鳥
畫的云
畫的池塘和花朵
都配不上它
點評:小詩人畫樹,只點出了樹畫得漂亮。怎樣漂亮?小詩人并沒有直接描述,只說接下來畫的鳥、云、池塘和花朵,都無法配上它。不用再多說,樹的美不言而喻。用鳥、云、池塘、花朵來襯托樹的美,這種修辭形式,我們也常常用。小詩人運用此種修辭形式,使整首詩詩意盡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3
城市胖了
楊浩坤(9歲)
以前的城市
住著城里人農(nóng)民住在農(nóng)村
現(xiàn)在的城市住著城里人也住著農(nóng)民
城市有點胖農(nóng)村有點瘦
點評:改革開放后,中國社會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了。小詩人是個有心人,他看到了這一變化,信手用一首小詩記錄下來。過去,城市和鄉(xiāng)村界限分明。城市住城里人,鄉(xiāng)村住農(nóng)民。現(xiàn)在呢?農(nóng)民也進了城,住進了城里。這就使城市變得更擁擠。城市不得不向外擴張,而農(nóng)村呢?居住的人卻越來越少。小詩人用了“胖”和“瘦”兩個詞,把這一現(xiàn)象寫得栩栩如生,不僅寫出了城鄉(xiāng)的現(xiàn)實變化,也提出了耐人思索的一些問題。
04
星 星
馬雨軒(9歲)
一個個小星星掉了下來
落在了草叢中
讓小草的夢里
多了一個星空
點評:夜晚,小星星掉下來,掉到哪兒去了呢?掉到草叢中,草叢中有了那么多小星星,小草就開始做夢了,它的夢里有了一個星空。小詩人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詩的意境。前一個星星,是天空中的星星,為實象;后一個星星,是夢中的星星,為虛象。一實一虛,詩就出來了,像春天的竹筍,拱破了地皮。
05
樹
姚佳琪(8歲)
樹是泥土的信
一個個果子
是一個個文字
風讀了又讀
把每一個字
都讀熟了
才讀懂了
泥巴的甜言蜜語
點評:小詩一開頭,就用了一個變形想象:樹是泥土的信。樹和信沒有任何相近、相似之處,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形象。那么,兩者還有沒有聯(lián)系呢?有。它們在神韻上相通。在用了一個變形想象以后,小詩人又用了一個變形想象:果子是文字。兩個變形想象的疊加,給小讀者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想象空間,讓小讀者去聯(lián)想去補充,去完善去豐富。接著,小詩人用風作例,寫風讀了又讀,才讀懂了泥巴的甜言蜜語。在這里,小詩人寫出了詩的意境。一首詩成功與否,全在于它的意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說的境界,實質(zhì)就是意境。詩歌形象總是隱多于顯,藏多于露。化詩歌形象之“實”為詩歌意象之“虛”,這其中凝聚著小詩人不凡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能寫出如此具有想象力的好詩,足見其出色的才華和令人稱道的藝術功力。
06
快樂是什么顏色
劉品戀(9歲)
快樂是紅色的
像火紅的太陽
照一下
心就暖了
快樂是黃色的
像金色的麥芽糖
舔一下
心就甜了
快樂是紫色的
像晶瑩的葡萄
聞一下
心就舒服了
快樂是什么顏色
我不知道
但它一定是彩色的
點評:快樂有顏色嗎?誰又見過快樂的顏色呢?小詩人見過,其筆下的快樂是紅色、黃色和彩色的。多彩的快樂,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暖的、甜的和舒服的。小詩人在詩中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把無色無味的快樂,寫出了色,寫出了味,使詩突破常規(guī)的語言局限,充滿了意趣。
07
力 量
汪陽文焮(10歲)
一聲公雞的啼叫
喚醒了一群公雞的啼叫
一群公雞的啼叫
撕破了黑夜的臉
(輔導老師:汪 醒 )
點評:一只公雞的叫聲,喚來了一群公雞的叫聲。一群公雞的叫聲,撕破了黑夜那張臉。黑夜的臉撕破了,黎明就來了!一首好的小詩,往往有妙句,這妙句往往在詩的尾句。“撕破了黑夜的臉”正是這首詩的妙句,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08
偶 像
顧一依(9歲)
月亮是香蕉的偶像
為了像月亮一樣
香蕉把自己的
果子長得彎彎
把顏色涂得金黃
想慢慢地
發(fā)出金色的光芒
(輔導老師:張華)
點評:香蕉的偶像是月亮。香蕉想長成什么樣兒?它要長成自己偶像的模樣兒!外形上,它長得彎彎的,很像一輪彎彎的月亮;顏色上,它把自己涂成月亮那般金黃的顏色,還想像月亮那樣發(fā)出金色的光芒。小詩人對月亮和香蕉的觀察細致入微,并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詩意,發(fā)現(xiàn)了童詩的意趣,進而寫成了一首新穎別致的小詩。
09
柳芽的心跳聲
余超(11歲)
溫暖的午后
我和春風一起
聽到了
柳芽的心跳聲
那么小
那么輕
那么密
每一朵柳芽
都有一顆
小小的心
在春天的午后
自由地
跳著
點評:春天,柳樹發(fā)芽了,像一只只小鳥的嘴,啄得小樹發(fā)癢。這么有趣的事物,大人常常疏于關注,而孩子卻關注了,不但關注了,還聽到了柳芽的心跳。那么小,那么輕,那么密,每一朵柳芽,都有一顆這樣的心,在春天的午后,自由地跳著。這是詩人的眼光,詩人的發(fā)現(xiàn)。小詩人通過對柳芽細致入微的觀察,把自己的感情投放在柳芽上,不僅發(fā)現(xiàn)和感受到了柳芽的心跳,也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了詩意。
10
荷 葉
魯巾琳( 1 1 歲)
池塘里
有一大片荷葉
你擠我,我擠你
扭動著自己的身體
它們是在比賽
看誰最先走進我的詩里
(輔導老師:張曉鵬)
點評:寫荷葉,這首小詩別出心裁,完全摒棄了以往寫荷葉的套路。詩中荷葉你擠我、我擠你,那般擁擠,是為了扭動自己的身體,搶先走進“我”的詩里。讀到這里,我為小詩人的構思直呼奇妙。一首小詩,能不能實現(xiàn)陌生化,構思極其重要。構思新巧,小詩便有了新意,有新意有創(chuàng)新的小詩,才是真正的好詩。
11
星星·月亮 ·大海 ·天空
陳昊生( 1 2 歲)
天上的星星眨眼睛
它突然發(fā)現(xiàn)
海里的星星也在眨眼睛
它生氣地說:
“不許學我!”
海里的星星不理它
它就請月亮來評理
誰知月亮也正在生氣:
“海里有個家伙也學我!”
天空聽罷笑了笑:
“那只是咱們的倒影。”
點評: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再看到水里的星星和月亮,你會想些什么呢?小詩人想到:那是水里的星星和月亮,在模仿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而且星星和月亮不知道那僅僅是它們的倒影。小詩人看到這一自然現(xiàn)象,頓時生發(fā)出一個故事來,詼諧幽默且妙趣橫生,真是一首難得的小詩!
12
時 間
葉果兒(11歲)
什么是時間?
誰知道?
人不是時間,
人的白發(fā)才是時間;
鐵不是時間,鐵的銹斑才是時間;
筆不是時間,
筆寫下的字才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什么?
誰知道?
點評:時間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可以說,誰都沒有見過時間。但是,大家都見過人的白發(fā),見過鐵生銹,見過筆寫下的字跡。小詩人告訴我們:這就是時間。原來,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就在我們身邊,正是我們天天見、日日看的事物。小詩人真不簡單,把抽象的時間化作具象的白發(fā)、鐵銹和字跡。這種“無中生有”的筆法,使小朋友對時間的理解更清晰、更具體。
13
拍 照
袁子雯(7歲)
梅花笑了,
好香呀!
我來給她們拍個照。
相片里只有
一張張笑臉。
唉,香香的味道,
卻被拍丟了。
點評:梅花在冬天才開,它的美麗、它的香味、它的傲骨,都是人們所稱贊的。人常說“歲寒三友”,通常把梅花同青松、竹子并列,可見梅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給梅花拍個照,把梅花的美麗留下來,把梅花的品質(zhì)留下來。照拍完了,細心的小詩人卻發(fā)現(xiàn)拍丟了些什么。拍丟了什么呢?原來,梅花的香味拍丟了,多遺憾呀!最后兩句,小詩人點石成金,真是千金難買的好詩句呀!
14
藍 天
葉如瑄(7歲)
鳥兒說
最藍的天在高高的云里
魚兒說
最藍的天在清清的水里
花兒說
最藍的天在閃閃的露珠里
我說
最藍的天在我黑黑的眼睛里
點評:最藍的天在哪里?鳥兒、魚兒、花兒和“我”,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見解和答案。世界上的許多事物,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小詩從一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哲理,帶給小讀者的是深入的思考和啟迪。
(王宜振點評)
王宜振答記者問
問:請問王老師,是什么契機讓你決定編著這套童詩講評讀本呢?
王宜振:幾年前,我曾編著過一本《現(xiàn)代詩歌教育普及讀本》(上下冊),上市后,很受歡迎。可也有不少讀者反映,這個讀本更適合小學教師,不大適合小學生閱讀。隨著詩歌教育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新課標對小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統(tǒng)編語文課本,四年級下冊有一個詩歌單元,直接要求小學生會讀詩、鑒賞詩、寫詩。可由于多年來,中小學詩歌教育的缺失,要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十分困難。老師和學生普遍反映,不會讀詩、鑒賞詩、寫詩。這就需要在課本的基礎上,給孩子補充一些教學內(nèi)容。我多年來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研究,便應人民教育出版社之約,為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寫了一本教材配套讀本《輕叩詩歌大門》,填補了知識的空缺,擴大了孩子的知識面。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又有不少老師反映,能有一本便于師生操作的詩歌講評本最好。我又應西電出版社的邀請,寫了這本《王宜振給孩子們講詩評詩》,嚴格來說,這仍是配合小學語文教材詩歌教學的一個課外讀本。
問:你是我國優(yōu)秀的童詩詩人,給孩子寫了不少優(yōu)秀的童詩作品。不少還選進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里。可退休以后,聽說你很少再寫詩,轉(zhuǎn)而花費大量的精力,對中小學生進行詩歌教育。你倡導并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詩教機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熱衷詩教呢?你能談談詩教對孩子究竟有些什么好處嗎?
王宜振: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詩歌是文學之魂。換句話說:詩歌是人類文化的精髓。中國是一個詩的大國,詩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說它是傳統(tǒng)文化的脊梁也不為過。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以詩治國”的詩教理念。孔子在這里也許夸大了詩的功能。但詩確實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對人的心靈進行陶冶,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豐潤和提升。我之所以主張孩子要學詩寫詩,我想:詩對孩子應該有五個方面的好處。一、有利于呵護兒童童年的夢想。童年的夢想很重要。它是孩子一生起跑的動力和加油站。孩子學詩寫詩,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心靈感知方式,很容易保留童年時的夢想,使自己永不失美好的心靈狀態(tài)。詩中美好的情感,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培育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孩子的精神得到升華、安慰和愉悅,直到使孩子純潔、真誠、旺盛的生命力一直保持下去,陪伴孩子的一生。二、有利于開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當今的讀圖時代,也是孩子的想象力缺失的時代。可詩不一樣,詩這種文體,同視覺藝術有一種本質(zhì)上的對抗性,它可以激活孩子的想象力。一個具有想象力的民族,才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我們要科教興國,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科技人才。讀詩寫詩,是實施這一方針的重要途徑。根據(jù)不少學校的調(diào)研反饋,從小學詩寫詩的孩子,已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三、有利于陶冶兒童的情感。詩是心靈的藝術,又是情感的藝術,對孩子的心靈有一種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我們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詩性。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樣是詩性。在詩歌閱讀中,人類會永遠保持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永遠保持和不斷提升凈化自我心靈的態(tài)勢。我們說:詩可以改變一個人,改變他所處的周圍的世界。四、有利于傳承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的詩文化,更是一座富礦。要研究它、傳承它,如果不從詩歌入手,是理解不透和研究不清楚的。我國歷代杰出詩人的偉大詩篇,無不滲透著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傳承好它,不僅是對人類文明的傳承,更是對中華文化思想文化價值的傳承。要做好傳承的工作,必須學詩寫詩。五、有利于兒童學習母語。有志之士提出:學語文,從讀童詩開始,我是認同這一觀點的。更有人提出詩意語文的觀點。講語文,要有詩意,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純正、高雅的文學趣味,讓孩子享受并創(chuàng)造語言的美。這種詩意語文教育我很贊同。它是教育對兒童精神家園的追尋,是語文教育的精神還鄉(xiāng)。它也是為孩子詩意人生奠基的第一塊基石。事實證明,會讀詩、寫詩、鑒賞詩的孩子,語文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都是超強的。
問:這個詩歌的講評讀本,有些什么特點?你要達到怎樣的目的?
王宜振:在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始終是一大難點。重點是:老師不會教,學生不理解。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孩子不會讀詩、鑒賞詩、寫詩。怎么辦?這個詩歌的講評讀本,重點要解決這個問題。起初,我是想把“講”和“評”分開,后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又征求專家、老師和家長的意見。他們都認為放在一起好。給孩子講詩,讓孩子了解一些初步的詩歌常識,有利于詩歌的鑒賞和寫作。同時,精選歷經(jīng)三十年,孩子寫的詩歌精品,進行逐一點評,給孩子豎起一個同齡人童詩寫作的標桿,點評簡明扼要,讓孩子學會鑒賞,學會判定好詩的標準。這樣的訓練,很容易達到新課標對小學生提出的要求,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
問:王老師,你在編著這套書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你選學生詩的標準是什么?
王宜振:在編著這個講評本的過程中,我遇到的第一個挑戰(zhàn)便是如何給孩子講詩,怎樣講孩子才容易理解。開始,總是對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不準,不是淺就是深。后來,我多次到學校進行試講,邊講邊改,終于對課的難易度有了較準確的把握。后來,把這些課放在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今日頭條、網(wǎng)易網(wǎng)等諸多大網(wǎng)上,獲得讀者高度的認可和好評。不少老師、家長親切地稱它為“網(wǎng)紅課”。入選書中的12堂課,都是我多年來詩教體驗的結晶。書中選了孩子寫的181首詩,都是我三十年來,從全國各種報刊、新媒體中精選出來的。有人說,它是孩子詩歌的天花板,我不敢認同這一說法。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童詩,都來自孩子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體驗、獨特的感受,絕不會是人云亦云的泛體驗和泛感受。不少讀者讀每一首詩的第一感覺:便是眼睛為之一亮,心靈為之一震。用他們的語言說,給人一種完全陌生化的感覺。不少詩教學校,推薦來大量孩子的作品,我卻十分挑剔。最后,能夠進入我法眼的卻是寥寥無幾。不是我過于苛刻,而且我遵循一條最重要的標準,那便是入選的孩子的詩,要有超級想象能力,要有來自自己心靈的創(chuàng)造。有些人主張孩子模仿,美其名曰:給個拐棍學走路。我反對這樣做。我認為賴以走路的那根拐棍一旦拄起,便很不容易丟掉。我給孩子講詩評詩,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是我的標準和衡量的尺度。我給孩子點評詩,絕不面面俱到,而是點評他最突出的一點,重點是畫龍點睛,進而拋磚引玉。
問:詩歌教育和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怎樣看待詩歌對孩子語文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王宜振:我一直認為,詩教是和語文課堂相輔相成,兩者相互融合,難以區(qū)分。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詩教被摒棄在語文課堂之外,幾乎所有的高考作文題,括號內(nèi)都有一條:不能寫成詩歌。就是這么一條,對詩教和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孩子的成長需要詩歌,語文教學離不開詩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更離不開詩歌。近幾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課標,直接將詩歌融入中小學語文課堂,成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不同年齡段的要求。我認為,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決策。這才從根本上,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據(jù)我多年來的經(jīng)驗,學會讀詩、鑒賞詩、寫詩,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中的閱讀分析題,一直被認為是教學難點。可在會鑒賞詩、會寫詩的同學面前,卻變得十分容易。那么,對于作文寫作呢?作文是描寫外部世界的,而詩是體驗內(nèi)心世界的,會寫詩的孩子,作文自然不在話下。從學詩寫詩入手,我以為是學好語文的捷徑。
問:王老師,除了這套童詩講評讀本,你還會推出詩歌鑒賞系列作品嗎?你小時候是怎樣愛上詩的?你能為愛詩的小朋友說一句話嗎?
王宜振:除了這套讀本,我還有《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鑒賞》正在出版,預計今年下半年將與讀者見面。詩歌鑒賞是詩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計劃將百年來的中國經(jīng)典童詩,寫一套鑒賞讀本。以提高孩子進一步認識經(jīng)典詩歌的價值,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我今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詩人,成為詩歌教育的帶領者和先行者,與我上小學時的一位叫于百溪的語文老師分不開。他酷愛詩歌,幾乎每天要寫一首半文半白的詩。有趣的是他常常在語文課堂上念給大家聽。邊念邊搖頭晃腦地進入癡迷狀態(tài)。我受于老師的影響,也寫一些小童詩。我的小詩被于老師發(fā)現(xiàn)了,便在作文課堂上作為范文,念給同學們聽。于老師經(jīng)常夸獎我詩寫得好,作文寫得好,讓大家向我學習。于老師的鼓勵,使我從小就有一個作家夢的夢想。長大了,這個夢想一直陪伴在我身邊,成為我成長為作家的動力和加油站。我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謝于老師,使我在詩的滋潤下有了一個詩的夢想。今天,我非常喜歡愛詩的小朋友,他們同我小時候一樣,同樣有一個詩的夢。我送給他們一句話:愛詩吧,讓詩陪伴你們成長,直至陪伴你們一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辽宁省| 南安市| 黑山县| 莱芜市| 江油市| 墨玉县| 英超| 安远县| 威远县| 岳阳县| 锦屏县| 铜鼓县| 深圳市| 澜沧| 仙居县| 元江| 唐山市| 德兴市| 盈江县| 民和| 乐平市| 手机| 巩留县| 宝丰县| 东乡| 凤庆县| 全州县| 仪陇县| 大竹县| 扶余县| 临沧市| 普格县| 延津县| 肃南| 科技| 富源县| 天峨县| 敦化市| 淮北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