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4-23 15:03:1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王妮 屈姝利 記者 鄭亞雷 張華)在醫學的廣袤天地中,血液疾病因其復雜性和治療周期的漫長,常常被視為“生命暗礁”。從白血病到再生障礙性貧血,從淋巴瘤到多發性骨髓瘤,這些疾病的治療不僅需要尖端的技術,更需要醫者的仁心與溫度。在西北地區的醫學版圖中,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稱“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以其數十年的深耕,以創新技術突破“生命禁區”,以人文關懷溫暖患者心靈,成為國內血液疾病診療的標桿。
全程化診療與多學科協作 破解血液病治療密碼
“許多人誤以為血液科只是‘抽血驗血’的地方,實際上,我們專攻的是血液系統的復雜疾病。”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主任趙萬紅教授這樣解釋。實際上,血液科是從內科大組分出的亞專業,專注于人體血管中流動的有形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數量和質量發生異常的疾病。這些疾病涵蓋了大家所熟知的貧血、血小板減少、白血病等多種病癥。人體血管里流動的有形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數量和質量發生異常的疾病都屬于血液科的范疇,如大家普遍知曉的各種貧血、血小板減少、白血病等。作為國家血液病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診療上,形成了一套“全程化、個性化精準診療”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分層治療,即在中外最新指南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分層治療 從“千人一方”到“量體裁衣”
趙萬紅主任稱,血液腫瘤的治療通常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誘導緩解治療、鞏固強化治療和維持治療。“血液病治療不能簡單照搬指南,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和病情動態調整方案。”
例如,針對老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患者,科室獨創的“三聯療法”和“G-HA預激方案”,將老年高危患者生存率提升30%,研究成果發表于國外相關專業雜志,為全球同行提供了新思路。
MDT多學科診療 為移植成功“掃雷”
為了確保患者能夠得到科學合理、及時有效的治療,科室還采用了多學科協作(MDT)的模式。MDT團隊由相關多學科專家組成,共同參與病例討論,提出診療意見,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許多血液腫瘤患者的唯一治愈希望,但移植風險極高。”趙萬紅主任介紹,“一個微小的感染都可能導致整個治療失敗。”因此,科室在移植前會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確保患者“零隱患”進入移植倉。
目前,科室已經完成了包括全球首例孤腎患者異基因移植在內的多項高難度手術,移植成功率超過了75%。這一成績的背后,是科室在移植技術上的持續突破和創新。
從“西北首例”到“國際領先”
技術突破背后的硬核實力
在血液腫瘤的治療領域,造血干細胞移植被視為一種標志性的治療方法。然而,由于移植過程中的高風險和復雜性,這一技術一直被視為醫學領域的“珠穆朗瑪峰”。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60歲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接受半相合移植。”“64歲高齡患者與59歲供者的單倍體移植創西北紀錄。”……這些案例的背后,是科室在移植技術上的持續突破和創新。
作為西北地區最早開展異基因移植的科室之一,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目前可以覆蓋全相合、半相合,血緣、非血緣及臍血移植等所有類型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覆蓋相關良惡性及先天性血液病種。這一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科室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非常感謝二附院血液科的醫護人員,是你們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給了我們家庭希望。”這是一位來自陜西寶雞的母親在13歲女兒瑤瑤(化名)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發出的肺腑之言。瑤瑤在一年多前被診斷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某醫院進行靶向藥物治療后不幸復發。幸運的是,她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接受了造血干細胞移植術,術后恢復順利,目前已回歸正常生活。
“目前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能夠治療大部分血液腫瘤的唯一手段。”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學術主任何愛麗教授表示,科室在移植技術上具有雄厚的實力,治療技術全面,尤其在兒童和高齡患者的移植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移植前、中、后,科室均配備了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醫護團隊進行全程化管理。
隨著科研項目的不斷發展,科室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移植后復發防治體系,實現了全程化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危險因素預測,并對高危患者加強了預防措施。目前,患者的2至3年生存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CAR-T細胞治療體系 中國方案的“全球驚嘆”
面對復發難治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等“癌癥堡壘”,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在2016年率先在國際上構建了CAR-T細胞治療體系,通過基因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實現對血液腫瘤的“定向狙擊”。
其創新性的“CRRT聯合抗凝處理方案”,顯著降低了治療副作用,相關成果被《柳葉刀》等頂級期刊引用,被譽為“中國細胞治療史上的里程碑”。
這一技術不僅讓復發難治性骨髓瘤患者緩解率(ORR)超過90%,更吸引了瑞士、法國等患者跨國求醫。幾個月前,一位患病近7年的吉爾吉斯斯坦患者專程來到科室找到何愛麗教授,在進行CAR-T細胞治療后,他感慨道:“這里的技術給了我再活一次的機會。” 這一技術不僅讓患者看到了生的希望,也讓世界對中國在細胞治療領域的創新能力刮目相看。
“3456優質護理”模式 讓關懷滲透到每一個細節
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治愈疾病不僅僅是醫學的任務,更是對患者心靈的療愈。科室推行的“3456優質護理”模式,讓關懷滲透到每一個細節。
“血液病患者往往承受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煎熬,護理必須更有溫度。”護士長張瑞麗介紹,血液內科以人文護理、患者安全為主線,創新打造“3456”溫情護理模式:以“三滿意”為目標,踐行“四心”服務,落實“五個一”舉措,確保“六到位”服務,貫穿在患者住院的全過程中。
護理團隊注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需求,通過多種方式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在病房中,醫護人員不僅關注患者的生理狀況,更注重他們的心理狀態。
一位60多歲的聾啞患者在接受自體移植期間,血液內科三病區醫護團隊特別制作了圖文溝通卡片、微信短視頻,從疾病護理、日常交流,到病情溝通和心理支持,于無聲中傳遞著溫暖。這種細致入微的關懷,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患者順利出艙后,為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特別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我們從內心深處去關愛每一位患者,用真誠的態度去服務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安心。”該病區護士長張娟利說。這一幕幕溫馨的場景,正是科室優質護理與人文關懷的最好體現。
“同心圓小家”為困難患者點亮希望之光
為幫助那些異地求醫、經濟困難的血液病患者,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聯合公益組織打造了“同心圓小家”。這是一個專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免費住宿和廚房的場所,旨在為他們提供一個臨時的“家”。科室醫護黨團員會利用休息時間到“同心圓小家”進行飲食指導及節假日慰問。此外,還有心理師和社工志愿者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幫助患者和家屬重拾生活信心。
“這里治的不僅是病,更是心。”一位康復患者感慨道。這種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和力量。
未來藍圖 瞄準國際一流 打造“智慧血液醫學”
展望未來,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將繼續在血液病治療領域深耕細作,瞄準國際一流水平,打造“智慧血液醫學”。
“未來,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將延續腫瘤治療新賽道——開展突破性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發展核心技術,特別是在骨髓移植和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進一步拓展移植倉建設;在良性血液疾病領域積極開展新技術新療法。”談及科室未來發展,趙萬紅主任表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科室將在持續鞏固現有技術的同時,積極引進新方法新技術;著力發展醫教研臨床轉化;結合人工智能,建立數據庫,引進骨髓形態AI診斷系統,進行數字化智慧診療。這些舉措將大大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我們不僅要成為西北高地,更要站上世界舞臺,為人類血液健康貢獻中國智慧。” 趙萬紅主任信心滿懷地表示。
從夯實學科根基到創新領跑,從技術突破到人文關懷,從治愈疾病到溫暖心靈,在西安交大二附院血液內科,醫學的邊界不斷被突破,人性的光輝始終在閃耀。在這里,醫學不僅是冰冷的儀器與數據,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這里正以“硬實力”與“軟關懷”,為無數患者托起生命的希望。正如一位患者家屬所言:“他們托起的不僅是希望,更是無數家庭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黑山县| 忻州市| 米脂县| 双峰县| 襄樊市| 隆林| 英吉沙县| 永和县| 鄱阳县| 尉氏县| 巫溪县| 西平县| 芜湖市| 武穴市| 资源县| 昌宁县| 皋兰县| 平原县| 电白县| 平陆县| 罗平县| 安化县| 阜新市| 清苑县| 左云县| 公主岭市| 潢川县| 乐陵市| 集贤县| 大荔县| 湖南省| 迁安市| 旌德县| 新和县| 长沙县| 曲沃县| 肥西县| 元谋县| 梅州市|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