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5-03-13 11:08:1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近年來,漢濱區城東小學結合辦學歷史和生源特點,以“耕”文化為核心,圍繞“讓夢想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辦學宗旨,將蔬菜種植與教育緊密的聯系起來,開發學校、家庭、社會三大“耕夢”課程體系,多維度、全方位推進“耕夢行動”,深化勞動教育實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善于勞動的品質,探索出了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勞動教育新模式。
堅持文化引領,打造以勞育人環境
學校在“耕夢課堂”課程設置上,結合季節變化和農耕文化,設計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如“春季播種課”“夏季管理課”“秋季收獲課”“冬季儲藏課”等,讓學生系統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
在“耕夢課堂”基地建設上,結合學校“農耕”文化定位,2021年建成了占地220平方米的紅領巾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悅耕園”。基地分“農耕文化展示區”“水培區”“土培區”“試驗區”4個部分。包含農耕文化展示、荷塘養殖、稻田種植、瓜果蔬菜、花卉盆景、雨水利用、愛心飼養等功能區。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廢舊輪胎自制立體花壇35個, 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制作雨水收集循環利用裝置與無土種植技術相互聯通,指導學生及時觀測記錄校園氣象站數據,感受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學生心里播下科技改變生活、時代推動創新的種子。
構建層級體系,落實以勞育人目標
城東小學圍繞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積極探索“減負增效提質”的教育效果,打破學科邊界,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構建“以勞養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確立了“三層三級課程”構架,分層分步逐步深化勞動教育內涵,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把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的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第一學段重點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根據學段學生特征,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意識,以“整理書包”“清潔課桌”“保持衛生”等勞動教育實踐課為主要內容,引導孩子自我服務,培養學生自主勞動習慣,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
第二學段重點培養學生勞動習慣。幫助樹立“身邊的事情幫著干”意識。通過參加集體勞動、家庭勞動、學校保潔勞動,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勞動生產技能。勞動課指導學生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運用這些勞動技能在學校幫助老師做好班級服務管理工作,如收發作業、擦黑板、清掃教室、管理課桌以及教室里的設備器材……放學回家,通過倡導在家庭開展親子勞動和勞動責任崗,每天堅持幫助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制作簡單的家常餐、洗碗、掃地、洗衣、疊被……將學校勞動教育與家庭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家校合作,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第三學段重點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要干的事情我會干”信心。班級設置各種勞動服務崗位,如桌凳司令員、燈光調控師、花卉管護師、設備管理師等有趣味有責任的崗位,在校內校外開展“我是小小交通指揮員”“綠色蔬菜種植”“水培植物”“有機蔬菜銷售”“環保小衛士”“擦亮校園擦亮街道”等勞動活動課程,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態度并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社會服務勞動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們參加勞動實踐的熱情,逐步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勞動觀念。在學生身邊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勞動氛圍。
豐富實踐活動,發揮以勞育人價值
為了使學生體驗勞動的樂趣,學校特意開設勞技社團、勞動技術課,將勞動技術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提高學生的耐心、動手能力、專注力與學習力,促進學生記憶和思維能力發展。我校建有標準化木藝室、勞技室、烹飪室、科技室各1個,建成交通指揮體驗區一處,供學生日常教學和社團活動使用,既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提高勞動意識,理解每個職業的勞動規則,又可以讓孩子能夠體會每個勞動崗位的艱辛和不易。為加強科技教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機結合,學校建有高標準的科技室,讓孩子利用3D打印機,智能機器人、智能孵化機等現代化手段和設備創造出新的勞動產品,進而拓展孩子們的勞動創新意識和未來勞動發展方向。
同時,結合農耕時令,開展體現相時而動的特色勞動。春季,開展春季播種節開幕式,蔬菜種植實踐活動,小動物繁殖實踐、種植類勞動技能展示等活動;夏季,開展種植養殖管護和家庭勞動大體驗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田間管理活動,如除草、施肥、澆水等。開展綠色蔬菜義賣活動,暑假小動物愛心領養等。暑假期間學生在家跟隨父母和鄰居學習農業生產,愛心動物養殖記錄,履行家庭勞動崗位職責,鍛煉勞動意志,積累勞動經驗;秋季,開展秋季收獲季開幕式,組織學生采摘果實、蔬菜等,舉辦養殖類技能展示活動;冬季,冬季反思月啟動。組織學生進行勞動總結和反思活動,了解學習瓜果蔬菜以及種子收藏技巧。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如環保行動、社區服務,開展寒假親子勞動,學生履行家庭勞動崗位職責。年度,組織勞動人物評選,表彰優秀學生。
強化協同發力,開拓以勞育人格局
該校積極構建“以學校勞動為基礎、家庭勞動為延伸、社會實踐為補充”的勞動教育格局,讓勞動教育在“三方聯動、協同育人”的統籌謀劃中扎實推進。
指導家長在家庭中開展親子勞動活動。鼓勵家長設立“家庭耕夢園”,如種植蔬菜、養殖家禽等,學校積極助力家長,將學校養殖園的兔子、孵化的小雞等,作為勞動獎品獎給孩子。指導家長在家庭中設立勞動崗位,如家庭環境美容師、衣物清潔師、食材加工師、餐具整理師等,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庭勞動任務,學會自理和分擔家庭責任。
建立家校聯系機制,通過《城東小學家庭勞動清單》與家長對接,讓家長督促學生在家里將在學校學到的勞動技能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布置家務勞動作業、開展家庭勞動打卡等活動,讓學生在家也能得到勞動鍛煉和實踐機會。
在踐行耕夢行動中,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與移民博物館、污水處理廠、環衛公司、手工藝作坊等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邀請有特長的家長和手工藝人來校授課,指導學校“悅耕園”科學耕作,分享勞動經驗和人生感悟,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參加優秀書畫作品進社區志愿服務、擦亮街道環保行動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開發校園周邊家電修理、餐飲加工、建材銷售等企業生產勞動的育人功能,組織學生參觀體驗,感受勞動的艱辛和偉大。
完善評價機制,鞏固以勞育人成效
為切實深入地推進勞動教育,我校將評價作為重要的助推力量。在評價過程中,追求正面引領、正向強化,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圍繞勞動熱情的評議、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的展示,制定了《學生勞動實踐活動評定表》,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等方式,勞動評價體系基本建立,勞動課評價成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勞動小能手”“勞動小達人”等評選表彰活動按學期進行,樹立了榜樣,激發了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活動的熱情。同時,學校少先大隊部結合“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推出了以“愛勞動的你最美”為主題的爭“勞動獎章”活動,有效調動了少先隊隊員參加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幾年的勞動實踐探索,城東小學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得到明顯加強。不同年級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技能得到較大幅度提高。家長和社會對于學校辦學水平更加認可。李兵等多位老師先后在江南中心校和漢濱區進行勞動教育示范課進行展示,學校勞動教育經驗先后在漢陰、平利等縣區進行分享交流。下一步,城東小學將持續開發“自我服務勞動、集體勞動、家庭勞動、社會勞動”等校本課程,促進學校勞動教育工作向深層次發展,引領孩子做德行臻美的人,享受幸福童年生活。(通訊員 袁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南乐县| 安泽县| 桃江县| 乐都县| 阜新市| 玉林市| 永胜县| 藁城市| 蓬安县| 册亨县| 丹寨县| 林西县| 张家川| 新竹市| 望都县| 高邑县| 余姚市| 陆良县| 滦平县| 盈江县| 玉门市| 武汉市| 汾阳市| 沅陵县| 高青县| 怀化市| 唐山市| 张家口市| 尼勒克县| 广元市| 屯门区| 满洲里市| 巩义市| 垦利县| 六枝特区| 诸暨市| 吴旗县| 乐都县| 恭城|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