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8-25 15:26:14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朱爾曼 李徐奇 記者 鄭亞雷)8月7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西安交大一附院”)多學科聯合,成功實施國內首例“下馬式”復發腹膜后肉瘤聯合右腎、下腔靜脈整塊切除、自體異位腎移植及下腔靜脈重建術。
39歲的史女士是山西人,一年前因罹患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做了腹膜后腫瘤切除術,術后口服靶向藥物治療。今年3月,因為自覺腰痛去醫院復查,發現腫瘤復發,已經長入下腔靜脈內部,并侵犯周圍組織。
由于腹膜后腫瘤本身的治療就比較復雜,加之復發后侵犯多臟器,極大地增加了手術和治療難度。確診復發后,史女士奔走多地包括赴京尋求治療,均被告知病情復雜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案。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史女士來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門診。王教授經過詳細評估,認為患者病情非常復雜,如果不進行手術,腫瘤逐步進展將危及生命。
由于史女士腫瘤位置特殊,手術難度大,為了保障手術安全,普通外科王曙逢、李徐奇,腎移植科田普訓、侯軍、李揚,肝膽外科王錚,外科ICU張春、李嘉璐,影像科王秋萍、梁挺等十余位教授先后進行三次多學科討論,經過縝密分析評估,精心為患者設計了一個大膽的創新術式。腹膜后腫瘤手術風險大、難度極高,該患者為腫瘤復發,累及右腎靜脈,長入下腔靜脈處血管腔內,手術切除難上加難。據主管醫生王曙逢教授介紹,該方案采用“下馬式”手術方式,即先將腹膜后腫瘤連同被侵犯的右腎、下腔靜脈一體從體內整塊切除,在體外進行腎臟與腫瘤的完整剝離,同步放置人工血管,之后將剝離好的患者自體腎臟異位放置于髂窩內,連通血管和輸尿管后,完成下腔靜脈的血管重建。
經過充分細致的術前準備,8月7日,在該院麻醉手術部的保駕護航下,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團隊、腎移植科田普訓教授團隊、肝膽外科王錚教授團隊正式開始手術。術中,先由王曙逢教授團隊將腫瘤連同右腎、下腔靜脈整體切除,隨后由田普訓教授團隊在修腎臺上仔細完整地將右腎與腫瘤剝離,進行腎臟修復及灌注,確保無腫瘤殘留。
與此同時,王錚教授團隊連同普通外科李徐奇教授爭分奪秒地進行人工血管置換,最大限度地減少臟器的缺血時間。最后,將修整好的患者自體腎臟順利移植到患者髂窩內,并進行全部器官的血管吻合和腎臟的輸尿管吻合。經過11個小時的聯合奮戰,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送至外科ICU,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和精細化管理下,史女士闖過了凝血障礙、血栓風險、術后腹腔感染等重重關口,順利轉回普通病房。
王曙逢教授表示,此例手術最大的創新就是采用“下馬式”手術方法,即把體內粘連嚴重的巨大腫瘤切下后在體外進行剝離,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聯合手術,充分彰顯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強大的外科實力。田普訓教授說,此例右腎、下腔靜脈連同腹膜后肉瘤的“下馬式”手術,使患者腎臟功能和腎靜脈平面以下臟器血流回流不受影響,明顯提高治療效果,為患者保留了寶貴的右腎,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腫瘤的復發率。
患者史女士表示,“從腫瘤復發的那一刻起,我輾轉多地就醫,一度選擇了放棄,直到見到王曙逢教授,他告訴我,我都沒有放棄,你為什么要放棄,這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巨大的信心。為了我,這么多專家團隊迎難而上,選擇了最復雜最困難的方法,但卻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我真心感謝交大一附院的醫護團隊。”
據文獻檢索,本例“下馬式”復發腹膜后肉瘤聯合右腎、下腔靜脈整塊切除、自體異位腎移植及下腔靜脈重建術系國內首例。本例手術的成功,為今后同類患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也標志著西安交大一附院外科醫療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盘山县| 柳林县| 万源市| 来安县| 南涧| 长丰县| 罗田县| 龙井市| 新宾| 福鼎市| 新绛县| 长宁县| 东明县| 光泽县| 邮箱| 高邮市| 米易县| 磐石市| 勐海县| 东海县| 洛宁县| 唐河县| 洞口县| 衡阳市| 宜州市| 民权县| 交口县| 忻城县| 宁南县| 大方县| 泸溪县| 晋州市| 华池县| 乌兰浩特市| 永城市| 凤凰县| 剑川县| 连云港市| 巴中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