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7-04 13:57:0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張念貽
紙短情長,我與《陽光報》說來話長。
論地緣,曾經位于西安北門外的陽光報社,距離我在北稍門的家可謂“近在咫尺”。論心緣,我亦是報人,我供職20余年的報社與《陽光報》系同城媒體,我和《陽光報》的同行同樣經歷過理想高揚的年代和激情燃燒的歲月,多年來,我與《陽光報》的編輯和記者大多都是老交情,最緊要的是,20多年前,我對在陽光報社上班的一位姑娘一見傾心,當時同城其他幾家報社的小伙也在追求她,可她最終卻成了我的兩個孩子的娘。也就是說,我也曾是陽光報社的家屬。
《陽光報》屬于西安報紙中的“婉約派”,一如其報頭下方的新聞訴求 ——“一種無形的力量”,吹面不寒楊柳風,《陽光報》屬于“小清新”“小確幸”。
先后有10年時間,我受聘于高校,負責教授新聞專業(yè)寫作、編輯課程,頗受學生喜歡的上課內容是對當日西安同城媒體同題新聞的“現蒸現賣”,版面上的“小集納”令人印象深刻,許多重大策劃的版面仍保留至今。《陽光報》更名十周年出版特刊時,我曾獲邀點評了兩組新聞作品,并配發(fā)在經典新聞回顧的版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13年前的記者節(jié),我獲評了當年的“省優(yōu)”新聞工作者,省臺新聞聯播播出了我們上臺領獎的新聞。由于我當晚負責制作所在報紙的頭版,為避嫌,我就沒有擠占“公共資源”。可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我還沒看到報紙,就已經有幾個朋友給我的QQ發(fā)來了報紙照片,說我上《陽光報》了,且是頭版大圖。
這些年,我很少給同城報紙投稿,其中,有3篇投給了《陽光報》,疫情后寫和父親宅居30天的《又見北城煙火》、去年寫給女兒的《致女兒十八歲書》以及今年寫給兒子的《讀書日,致孩子》,我把內心的柔軟給了《陽光報》副刊“陽光文苑”,應該是一種親情的存在。
“白天不懂夜的黑”,報紙對于我們這代人,就像是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是一輩子的事。我也是《陽光報》的忠實讀者,沒人能想象到,我收藏了包括《陽光報》在內的我們這座城市中長達二十年的報紙。
雖然,如今已是手機的天下,報紙不復昔日風光,但在我看來,一切紙質媒體會像大地一樣永恒存在,當然,如果把新聞和文字當成“手藝”,我想,只有我們才知道什么是文字的繡花功夫。報紙是我們的紙上“故鄉(xiāng)”,只有我們才知道報紙的好。
“陽光總在風雨后”是許美靜演唱的歌曲中的一句歌詞。寫此文時,我又重聽了同樣也是20多年前的老歌《陽光總在風雨后》,說真的,每一句歌詞都像是我要對這份更名二十周年的兄弟報紙所說的話。
(作者簡介:張念貽,陜西西安人,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現任陜西畫報社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泰州市| 盐亭县| 凤山县| 桑日县| 禄丰县| 车致| 宜川县| 阿拉善左旗| 淮北市| 信阳市| 吐鲁番市| 运城市| 扬中市| 文山县| 双辽市| 时尚| 通榆县| 哈巴河县| 社旗县| 阜平县| 泰安市| 乌拉特后旗| 略阳县| 环江| 正定县| 潍坊市| 来凤县| 临高县| 英吉沙县| 德格县| 平泉县| 德江县| 富平县| 苍南县| 中西区| 石首市| 红河县| 商洛市| 峨边| 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