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5-24 20:21:00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5月21-24日,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來自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泰國、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來西亞、海地、贊比亞、摩洛哥等十個國家的十三名國際學生赴云南省施甸縣開展“感知中國”支教研學社會實踐活動。
5月21日,支教研學活動在施甸縣第一完全中學順利開營。開營儀式上,施甸縣常務副縣長陳蘊德對支教團國際學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西安交通大學自2013年定點幫扶施甸縣以來在各方面特別是教育幫扶方面的工作表示感謝。西安交通大學掛職施甸副縣長吳關龍、施甸縣教體局相關領導以及施甸第一完全中學領導參加開營儀式。“交小留”們表達了對此次支教研學活動的期待,分享了本次支教的計劃安排,并與西安交通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施甸分隊成員進行了交流。
5月21日至23日,十三名“交小留”深入施甸第一完全中學、萬興鄉中心小學和五樓明德小學的課堂開展支教活動。上千名施甸中小學生跟隨“交小留”們一起領略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和風土人情,認識泰國、越南、阿富汗的美景美食,學習哈薩克語、印尼語、法語的簡單詞匯,了解摩洛哥、贊比亞、巴基斯坦、海地等國家的地理知識。
“交小留”們前期通過集體備課、分組討論準備了豐富的教學內容,他們結合自身經歷向中小學生介紹大學生活和留學生活,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心懷夢想,勇敢追夢;用小游戲引導同學們探索自己的學習風格,分享愛好和夢想職業;他們還精心準備了英文版的“天氣傘”、手工小發電機、手繪團扇、粘土、小風車等教學用具,通過小游戲激發同學們學習英語和學科知識的興趣。中小學生們熱情高漲,用陣陣歡呼聲回應著“交小留”們的分享。短暫的課堂交流,強烈激發了彼此深入了解的熱情,悄然播下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誼的種子。
支教研學活動是國際學生感知中國的重要載體。在施甸第一完全中學,“交小留”們走進校史館和航天展室,感知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學習“忠誠、為民、實干、奉獻”的楊善洲精神,了解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中國空間站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的事跡。
在萬興鄉中心小學,他們與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學習書法、剪紙等中華傳統文化活動,觀看茶藝表演,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在五樓明德小學,“交小留”們積極加入學校的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籃球、足球、跳皮筋、跳繩、舞蹈……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他們目不暇接。來自海地的朱文談到,“經過本次活動我見證并更好地理解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教育理念的內涵和實踐要求”。
在本次支教研學活動中,“交小留”們有幸深入體驗了勞動教育,并感受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與活力。他們來到施甸縣浪壩村春潤茶廠參與采茶活動,置身于綠水青山之間,領略中國鄉村的寧靜與美麗。在茶廠師傅的指導下,他們們親身體驗了從“采青、攤晾”到“殺青、揉捻”等一系列制茶工序,深刻感受到了制茶藝術的精妙與不易。在位于五樓明德小學的西安交通大學勞動教育實訓基地,“交小留”們認真學習農作物生長的過程,觀看傳統爆米花制作,品嘗香甜的爆米花讓他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與傳承。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曾流金開心地表示,“我從第一眼就愛上了云南的風景和天氣。這次支教研學活動,讓我有幸深入感知中國,體驗中國人的本地生活。進入中國學生的課堂、上山采茶,都是我從未做過的事情,為我的人生積累了新的經驗。”贊比亞的奧維認為這支教活動非常有意義,在深刻感受到孩子們熱情的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夠真正為孩子們帶來激勵。
本次感知中國支教研學活動是西安交通大學國際學生第二次來到施甸。再次走進“善洲故里、稻母之鄉”的施甸,“交小留”們親身實踐課本所學,不僅為施甸中小學生帶來了新鮮的知識和視角,助力施甸教育幫扶工作,也加深了自身對中國文化和教育的理解和認同,有利于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建中外橋梁,育全球公民,創卓越成就,為世界之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琼中| 吐鲁番市| 浏阳市| 拉孜县| 桂东县| 改则县| 河间市| 崇礼县| 绩溪县| 绍兴县| 靖宇县| 永康市| 察雅县| 浦北县| 彰武县| 宁阳县| 北安市| 措美县| 房产| 潼南县| 弥勒县| 乌兰察布市| 磐安县| 乌拉特中旗| 左贡县| 绥化市| 长海县| 尼玛县| 桐梓县| 自贡市| 湛江市| 讷河市| 峨边| 隆安县| 专栏| 卢氏县| 六盘水市| 仙桃市| 原平市|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