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服務編號:61120190002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9-63907152
2024-05-01 12:44:3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五一前夕,陜西省總工會發布了關于表彰2024年陜西省五一勞動獎和陜西省工人先鋒號的決定,西安交大一附院醫學影像科張明教授榮獲“陜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張明,中共黨員,一級主任醫師,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第一附屬醫院醫學影像學科帶頭人。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技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放射學會主任委員,陜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共同體建設委員會)醫學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及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實用放射學雜志》主編等。榮獲陜西省“教學名師”,寶鋼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等。
2018年及2022年分別參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次。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9年獲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2020年國家級一流本科線上課程《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2021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陜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陜西省研究生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及教學團隊、省級“數字影像與醫工學”虛擬教研室、陜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獎;2023年陜西省衛生健康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科研創新平臺、陜西省科教文衛體系統張明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創新工作室。
作為一名教師,堅守教學一線。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教書育人思想,努力爭當“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四有”好老師。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教學育人相統一。結合醫學教育特色講授交大“西遷精神”與醫學部“抗戰遷陜精神”。創新性將思政元素融入醫工交叉類課程及配套教材,指導團隊獲得思政項目9項,陜西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負責人。先后培養包括省級優博等百余名研究生。
求實創新,立足長遠,培養新時代復合型醫學人才。響應國家新醫科發展要求,首創《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計算影像學》醫工交叉創新課程。主持建設《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數字教材與知識圖譜,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培養復合型醫學創新人才。以“一流課程建設”為突破口,創新“科教融合、醫工交叉”實踐平臺為載體,采用“項目驅動式培養”,推行采集式學習,形成醫學生創新培養新體系。
心系醫學教育,立足西部,服務社會。面向西部,牽頭省級“數字影像與醫工學”虛擬教研室,輻射至西南、西北數十家基層醫院開展臨床技能培訓及教育教學理念推廣,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促進西部地區人才培養,實現“建設、應用、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建立數字化解剖與疾病影像相融合的互動教學平臺,實施“正常-異常-干預及預防”的影像學評價,實現“理論-實踐-再實踐”的教學模式,獲 2019年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主持省、校級教改項目20余項,發表教學論文20余篇。主編《腦疾病與影像新技術》《腦科學與影像新技術》《醫學影像學(英文版)》《醫用放射防護學》,副主編《兒童生長發育與疾病》《臨床醫學導論》等教材10余部。
作為一名醫生,堅持臨床工作34載。深耕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影像診斷領域。通過實際接觸患者并與醫學相關專業人員緊密合作,理解疾病的本質和患者的需求,致力于將最新的醫學成果和技術應用于實際的臨床實踐中。以臨床問題為牽引,開展了系列腦功能成像醫工結合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六項,應用于腦腫瘤、腦外傷、終末期腎病等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推進了磁共振新技術在疾病精準診療的臨床應用及推廣,獲得西安交通大學臨床新技術特等獎。發表SCI論文90余篇,其中腦腫瘤鄰近腦功能區定位研究對個性化影像輔助腦腫瘤診療提供了范式,推廣至全國26家醫院,獲益患者3000余例。研究成果不僅改善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也為其他從事醫學影像診斷的醫護人員提供了指導。主編的《中樞神經系統磁共振波譜診斷學》是我國首部該領域學術專著,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對我國磁共振波譜科研和臨床診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兴山县| 尉氏县| 德州市| 绥滨县| 平邑县| 贵州省| 株洲县| 泸州市| 专栏| 雷州市| 图片| 巍山| 扎兰屯市| 阿拉善左旗| 潼关县| 城步| 织金县| 中牟县| 吉安市| 贵阳市| 临清市| 福安市| 永平县| 温宿县| 大城县| 武定县| 利津县| 昭苏县| 昭通市| 通河县| 平山县| 仁化县| 新龙县| 军事| 红安县| 镇江市| 论坛| 格尔木市| 阿拉善盟|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