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 17:03:42
來源:咸陽市中心醫院
分享到
術后第三天,84歲的王爺爺神采奕奕地向來查房的醫護人員打招呼,只見他端坐床頭,雙臂高高舉起、面帶笑容,與術前狀態截然不同,機靈的小護士隨即拍下老爺子精神矍鑠的一幕。
老人以“頭暈伴右側肢體乏力1月”被家人送入咸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檢查發現左側頸動脈起始段重度狹窄(狹窄率約80%),如果不及時治療,隨時發生大面積腦梗死的可能性極高,有偏癱、失語危險甚至危及生命。
作為預防腦梗死的重要手段,神經內科二病區腦血管病團隊提出為老人實施“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治療方案,鑒于老人高齡,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消化道潰瘍史,較心肺功能正常的同齡人手術風險高且麻醉風險較大,科室請來心血管內科、麻醉科術前會診評估同時手術期間保駕護航,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由向毅副主任醫師、王世鋒主治醫師共同實施左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術后老人平穩渡過圍手術期,頭暈及肢體乏力癥狀消失,精神狀態良好,目前已痊愈出院。
科普:
頸動脈狹窄,顧名思義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頸動脈管腔狹窄,其中絕大多數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其好發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主要癥狀是耳鳴、眩暈、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偏盲、頭昏、動脈狹窄側短暫黑矇或視野缺失、中樞性言語障礙、肢體活動不靈活、偏癱等,也有部分病人可以幾乎沒有癥狀,狹窄處可有鈣化、潰瘍、壞死,斑塊脫落嚴重者可引發腦中風。
頸動脈狹窄如何治療?一是藥物,二是手術,通常頸動脈輕度狹窄的患者建議藥物治療,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大于70%的無癥狀患者以及大于50%的有癥狀患者(一過性黑矇、一側肢體無力等),建議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包括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CEA被視為預防腦梗死、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主要是將關注重點和預防措施前移,通過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達到預防腦梗死的目的。
CEA和CAS如何選擇,根據歐美國家和我國頸動脈狹窄診療指南:
1、對于高齡患者(≥70歲),與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較好的預后,尤其當動脈解剖不利于開展血管腔內治療時。
2、對于較年輕患者,在圍術期并發癥風險(如卒中、心?;蛩劳?和同側發生卒中的長期風險上,CAS與CEA是相當的。
3、有手術指征的患者術前的相關檢查綜合評估為不穩定斑塊的患者傾向于行CEA手術,穩定性斑塊者則CAS與CEA均可選擇。
4、對于符合治療指征的有癥狀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多數國際指南推薦首選CEA手術,因為有充足證據證明CEA手術可以更好地控制圍術期乃至遠期腦卒中及死亡率。
5、對于符合治療指征的無癥狀頸動脈狹窄患者,多數指南也是建議首選CEA手術,將CAS作為替代治療。
編輯: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