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1 19:17:36
來源: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分享到
院長盧健(右四)在第十七屆中國醫院
院長年會·第二屆市縣醫院杰出管理
人物獎頒獎盛典中獲“杰出非凡獎”
在大會現場獲表彰
5月19日至21日,第十七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在湖南長沙拉開帷幕,本屆年會以“復蘇與重振”為主題,聚焦醫療、醫保、醫藥等多維度,尤其在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后,進一步探究醫院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來自全國各地醫療機構共5000余名代表參加盛會。
盧健院長作為受邀嘉賓參與高端研討
同時作為演講嘉賓,在大會人文道場分論壇中,以《“七位一體”打造現代化人文醫院的探索與實踐》為題進行演講。據了解,該獎項為2021年《中國醫院院長》雜志開啟,從個人能力素質、醫院功能定位落實、醫院運營管理、醫院持續發展、社會效益和影響力等維度對醫院管理者做出評價。2022年起,評選活動成立專門課題小組,與評委專家共同對市縣管理實踐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研究,打造出了更加科學、更具公信力的評選體系。
如今,市一院正處于建設現代化人文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中。回首過去五年,在醫院領導班子及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奮力實現了高質量發展革新。盧健在分論壇演講中談到,“五年前,醫院提出了建設現代化人文醫院的愿景。眾多醫院目標是打造一流名院、一流強院、區域名院等,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好主體醫護人員、客體來院人群的物質和精神雙保障”。
匯聚思想共識,堅定道路自信
戰略關乎醫院的未來、全局及根本!全院上下持續聚焦“12358”中長期發展規劃、主題主線、十件大事及百項目標任務,堅持戰略部署入心入腦,主題主線貫穿始終。以“12358”中長期規劃為引領,圍繞現代化人文醫院目標,聚焦“2支隊伍”、緊抓“3條路徑”、實施“5大工程”、推動“8大項目”,為醫院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以主題主線為“12358”助推器,主題領航,從質量建設年、優質服務年、能力建設年到今年的“深化能力建設、文明形象大整治大提升、紀律作風建設”三個主題年,通過開展各類培訓競賽、整治考核舉措,營造出了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主線貫穿,從“打基礎、補短板、防風險、提效能”到“抓質量、控成本、防風險、提效能”,有機串聯各項工作,達到效益、效率、能力、實力的全面提升。以“十件大事、百項目標任務”為抓手,細分工作任務,強化督促督導,確保責任層層壓實、任務層層落實,有力推動戰略目標落地見效。
聚焦高質發展,打造專科優勢
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核心動力,重點專科、優勢專科、特色專科建設更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醫院學科堅持全局部署、一體發展。品牌學科拉長板,眼科作為我市品牌學科,對標國內外頂尖醫院,深化亞專業建設,2022年在五大中心的基礎上建設“十大中心”,實現院中院整體布局,現躋身省內第一梯隊,位列全國地市級醫院第4名、西北第1名。重點專科強底板,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重癥醫學科、手術麻醉科、神經外科、胸外科作為省重點學科,建立學科群模式聯動發展,心血管內科五大中心建設協同推進、心電一張網覆蓋全院、神經內外科15個亞專業組齊頭并進,重癥醫學科確保急危重患者及時有效救治,神經介入成功入列“國家神經介入建設中心”,AIS(急性缺血性卒中)介入再通技術位列全國第22名、省市第1。發展學科鍛新板,呼吸內科、內分泌、康復醫學等市重點學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成立呼吸重癥監護病房、建設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打造全市首家智慧康復中心、引進康復機器人等舉措,為發展中的潛力專科注入強勁動能。
貫徹人才強院,激活發展動力
人才建設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醫院以學科發展為導向,強化人才“引育用留”工程。強化引才機制,堅持“醫療醫技碩博化、護理本科化”原則,以醫院前景吸引人才、以醫院文化凝聚人才。出臺引進管理辦法,構建以技術導向、學術導向、服務導向三位一體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每學科建立ABC三種人才梯隊。創新育才措施,用活“雙培養”、用好“三項機制”、創新“導師制”,為業務骨干搭建能力提升平臺。開展醫務人員后浪實戰訓練營、護理精英培訓班、創新管理案例大賽等培訓活動,極大提升全員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搭建用才平臺,開通職稱晉升通道,為專業技術人員搭建快速成才平臺;開展“雙五雙百行動”,先后選派100余名骨干赴一流名院深造,邀請百名頂尖名師來院查房手術,20余名骨干走上國家級平臺,先后有5名骨干在全國競賽中獲前十佳績。打造留才環境,依托專家工作站,開展科研項目拓展,建成全市首家智慧教學中心,實現“教學練考管評”全流程智慧管理;建立“七險二金”、職工父母健康體檢、興趣小組、節日慰問等福利保障體系,全力提升員工“幸福指數”與“成長指數”,處處為人才營造出工作環境安心、生活環境暖心、業余環境舒心的濃烈氛圍。
緊盯效率提升,開發智慧引擎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是順應信息革命潮流的戰略選擇。通過信息化助力醫療核心制度落實、醫療規范落實,把醫療核心制度寫進流程里,把醫療規范變成醫生習慣,實現一網觀院、一網管院,積極構建“三位一體”智慧醫院格局。
順利切換核心系統打造“新引擎”,實現5G網絡全覆蓋,上線全市首家掌上醫院,上線HIS+全結構化電子病歷一體化系統、臨床決策支持、掌上醫生、掌上護士等70余套國內一流系統,讓信息工具成為醫生、護士的好幫手,更多精力投入到疾病診治和管理當中。緊扣智慧醫院建設開辟“新賽道”,聚焦電子病歷和互聯互通建設,率先在全市開通醫保移動支付、開展互聯網醫院病例郵寄藥品配送等近20項便民服務,智慧病房、電子發票打印等功能全院覆蓋;加強數據集成、研發,全院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并以數據反哺醫院發展,助力決策,全力實現彎道超車。
堅持黨建引力,點亮發展火炬
全院上下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建業務雙融互促,發揮戰斗“堡壘”作用,2019年以來,院黨委創新性提出了把支部建在學科上,堅持黨建、業務高度融合,黨員之間凝聚力和融合度顯著增強,學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雙培養”工作機制,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業務骨干發展為黨員推動支部黨建工作,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學科發展取得新成效。近3年來累計發展“高職稱高學歷”黨員50余人。構建積分制考核,“小積分”管好“大隊伍”,把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學術交流、能力提升、專科建設等指標納入支部和黨員考核,黨組織活動有抓手,黨員干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厚植廉潔文化,建設清廉醫院,在醫院內部,設置廉政教育板塊,引導員工嚴格遵守醫療行業規范,倡導醫德醫風,提高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同時對于違反醫德醫風的行為進行及時處理。
構建文化體系,凝聚奮進合力
文化作為醫院的“根與魂”,是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寶貴精神財富,奮斗更是醫院近五年快速發展的關鍵詞。提煉傳承譜系,深化“建設現代化人文醫院”愿景目標,深耕“貫徹落實新時期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辦院宗旨,深挖文化傳承譜系(工合時期:努力干、一起干。西遷時期:胸懷大局、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大愛無疆。抗疫時期:生命至上、共克時艱、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新醫院時期:愛院、擔當、協作、創新。),并將此落地在崗位上、工作中,最終實現傳承與創新性發展,匯聚為“以患者為尊、以員工為貴、以醫院為榮”的價值觀,擦亮了“心有人民、護佑健康”的醫院名片。
建設院史館,2022年醫院建成院史館,以時間軸為主線、以黨和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為指引,以時代建筑特色劃分篇章,全景式展現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84年的風雨歷程和奮斗足跡。2023年院史館成功申報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新入職工、黨支部參觀,使院史館真正成為凝聚職工力量的精神大廈,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場所。
創新服務舉措,踐行公益擔當
醫院緊扣“我為群眾辦實事”,大力開展文明形象大整治大提升活動。服務有速度,扎實開展“讓群眾少跑一次路”活動,建立百項清單、十大舉措,醫技檢查不過夜,藥品病歷送到家,入院手續辦理前移護士辦,出生證明及診斷證明辦理、醫保政策咨詢、預約診療服務等業務“一站式”更便捷。眼科日間手術減少患者住院及陪護時間、降低住院費用;綠色通道為急診、胸痛、卒中、創傷、老年人、嬰幼兒、殘疾人、孕婦等患者優先服務。服務有溫度,開展“健康光明行”、市青少年近視防控基地、大骨節病救治等公益項目,完成0元白內障手術1051例,服務全市學校55所、學生16萬人次,完成大骨節病手術297臺。“愛心救助”項目每年投入近百萬元為八大類十三項人群減輕就醫負擔,累計救助患者6198人次。“心腦聯動+”“敲門行動”公益行累計服務96家單位、265家社區、近10萬人次,切實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服務有深度,作為咸陽市衛生培訓中心,先后培訓2萬名基層醫師;與秦都醫院等組建緊密型醫聯體29個,“咸陽眼科醫療集團+”與8個縣區23家單位建立合作,與26個基層醫院織密“心電一張網”,積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增效。
“付出就有回報,播種就能收獲”。近幾年來,醫院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統籌疫情防控和建設發展。2023年,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基礎建設關鍵年,全院上下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攜手并肩、團結奮斗,堅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發展自信,加快推進職業健康管理中心及停車樓建設,為后續建設門急診樓夯實基礎,同時聚焦“電子病歷評審、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三甲復審、DRG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四件大事背水一戰,全力突破發展瓶頸,以本是負重前行、還要爬坡過坎的堅定信念,奮力推動現代化人文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行穩致遠,為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健康咸陽”建設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
編輯: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