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4 16:24:3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佟怡)小時候左面部的一塊紅色“胎記”,在近40年后開始發生病變,在面部形成腫塊畸形,并且這個腫塊多年來一直在不斷生長,甚至長到了六七斤重,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昨日,70歲的患者李先生在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完成了最后一次手術。術后,李先生終于 “卸下重負”,站在陽光下,感受生活的美好。
手術后
據醫生介紹,李先生的左面部自幼就有一塊紅色“胎記”,隨著年齡增長,“胎記”不斷增大,病變發展為巨大腫塊畸形,導致患者左側面容損毀、左眼幾近失明。長期的面部畸形使患者發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很難融入社會。多年來,患者一直輾轉國內多家知名醫院求醫,但效果不佳。最終,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李先生來到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頜面腫瘤外科就診。
頜面腫瘤外科主任魏建華告訴記者,剛開始見到患者時,患者的外貌也讓醫生們也非常吃驚,屬于嚴重的“脈管畸形”,鑒于患者年齡大,病情復雜,瘤體巨大,病變涉及眼耳鼻唇等主要面部器官,口腔內部上頜牙齒大部分松動脫落,治療難度很大。如果采用傳統硬化治療、射頻消融術不僅無法消除腫瘤,且面臨術中出血量大、術后面容恢復難等問題。
魏建華團隊多次組織院內外專家會診,聯合口腔醫院數字化中心,西京醫院輸血科、重癥醫學科、眼科、呼吸科、心臟內科、介入科、耳鼻喉科的專家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共同制定了詳細的序列治療方案。最終確定,通過皮膚擴張器技術進行頭皮重建,減少缺損面積,并為鼻重建打下基礎;術前進行數字化精準預測和設計;切除病變,采用超薄股前外側游離皮瓣修復面部缺損;進行皮瓣修整和眼鼻唇器官重建;最后進行牙床再造并鑲復義齒,為患者恢復咬合功能。
2019年4月,李先生進行了第二期手術,醫生們用了10個小時對李先生臉上的腫瘤進行了切除,切除下來的腫瘤重達3.5公斤。也就是說,這些年,李先生的臉上一直負擔著7斤重的巨大腫瘤。
2019年7月,李先生接受了第三期手術,醫生們對李先生的眼瞼和耳鼻進行了修復。
2020年1月和2022年3月,醫生再次對李先生精修面部器官和口腔內的病變治療,經過醫生們的不斷努力和突破,李先生的面部好像重新換了一張臉,和我們正常人相差不多了。
經過這幾年的手術治療,魏建華團隊成功完成了大范圍病變切除,數字化技術輔助的精確游離皮瓣切取和面部形態修復重建,保留了面神經功能,重塑了眼鼻口耳器官形態,恢復了牙齒咬合關系。術后患者的面部形象得到明顯改善,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了解,這是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成功完成一例頜面部巨大脈管畸形導致半側頜面部面容損毀的修復重建病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口腔醫院頜面部精準化修復重建治療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經科技查新,該治療方法為國際首創,這種治療方法,也為未來面向戰場的頜面部戰創傷缺損的救治積累了寶貴經驗。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