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10:19:50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骨一科在黨曉謙主任的帶領下再次創新。由時志斌主任醫師、倪建龍副主任醫師、馮萌博士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始開展了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的“全內聯合保殘”新技術,使ACL斷裂的治療進一步微創化、精準化,被稱為“微創中的微創”技術。
ACL是維持膝關節穩定的重要穩定結構,斷裂后會影響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過早退變甚至出現嚴重的骨性關節炎直至接受人工關節置換。關節鏡下的ACL重建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滿意的特點。但在重建的理念、移植肌腱的來源、骨隧道的建立方式以及移植物的固定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
重建后術中照
術后復查CT
術后復查核磁
術后復查X線
ACL的保殘重建,區別于傳統重建時完全去除韌帶殘存纖維的方式,可很好的保留殘存韌帶中的血液循環及本體感受器,不但能更快的促進移植韌帶的成熟愈合,還可以大大提高最終的功能恢復程度。多年來已經成為骨一科的一項特色技術,收治的多名高水平運動員都在術后重返賽場,再創佳績。然而,由于術中視野不佳、骨道定位困難等因素,對術者經驗和技術的要求較高,操作相對復雜,推廣較為困難,國內開展的單位相對較少。ACL的全內重建技術是國際上新近發展出現的另一項新技術,相比傳統方法,它可有效的保留骨質,更精準的建立骨道,需要的肌腱移植材料更少,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術后膝關節屈膝力量及內旋功能的下降,保護了受傷膝關節的原有功能,且創傷更小,康復更快,術后疼痛更少。骨一科運動醫學團隊在近年來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全內重建中所應用的股骨及脛骨的骨道逆行制備技術,恰恰可以解決保殘重建中的視野不佳及骨道定位困難的問題,骨一科自行設計的“全內聯合保殘“新技術,不僅完美結合了兩種技術的優點,讓整個手術流程變得更加流暢,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術后療效,對運動需求較高的年輕人和運動員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全內聯合保殘“的ACL重建新技術,不僅需要熟練的手術技術、最新技術與潮流的跟隨實踐,更需要團隊具備敏銳的創新力。經檢索,類似技術在英文世界文獻中鮮有發表,該院的相關原理及技術流程已經撰寫投稿,骨一科開展的此項技術,標志著該院的運動醫學技術發展又上了新的臺階,為高質量發展醫院的建設目標再添磚瓦。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