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18:46:10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 方旭東 滕姊懿 記者 鄭亞雷)3月29日,西安交通大學“全科醫學教育”課程以“圓桌”形式順利開講。此次課堂聚焦“醫患關系與醫患溝通”主題,邀請了8位醫療衛生領域的專家學者、癌癥康復者等,以醫方和患方身份,從多個角度講述個人故事,分享自身感悟,在醫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以別具一格的方式為課堂增添活力。
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于蓮博士后主持,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倫理學》主編王明旭教授致歡迎辭。
王明旭教授指出,醫患關系對醫學發展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醫學發展的初期,醫學倫理學學科尚未形成之時,醫患之間的道德約束關系已有雛形,這也是醫德學的核心。無論醫學如何發展,醫患關系都是醫學中最重要的關系。但醫患關系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僅包括患者態度,醫方態度,而且包括社會經濟文化、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因此,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系主任任延平從醫生角度指出醫患溝通不能工具化或者形式化。醫生與患者需要共同面對病情,掌握醫療不確定性的本質,根據患者所表達的訴求,學會使用溝通技巧,讓醫患溝通成為有溫度的、具有無限可能性的一門藝術。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系副主任張瑋表示,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學會真正地與患者交流溝通并給予人文關懷。醫療領域無法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的部分原因,就是醫生可以傳遞情感,表達呵護。醫患交流中除了可以學習的溝通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共情能力,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去思考。張瑋副主任建議醫學生們除了專業學習以外,多多關注人文方面的書籍,將來成為一名好醫生。
渭南杜橋醫養中心主任肖茜提到,良好的印象與放松的狀態可以得到與老年人溝通的機會,而夸獎與贊美則可以拉近與老年人之間的距離。醫養中心要學會“潤物細無聲”,注重臨終關懷,運用共情能力,使老年人保持對生活的希望。面對弱勢群體時,以平等的姿態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
陜西省自強模范陳少毅從聽障人士角度指出,目前殘障人士就醫仍存在較大問題,聽力障礙者遇到的溝通問題,可以通過寫字、語音轉文字軟件、畫漫畫等方式解決,但更多的需要醫生予以愛心和耐心,醫學應該傳遞溫暖、傳遞關懷。
西安市癌癥康復協會代表馬復榮表示,醫患關系的改善首先需要彼此之間的信任,愉快的心情和穩定的情緒不但會提升溝通的效率,也會給予患者很大程度的溫暖。馬復榮也熱烈歡迎醫學生們加入志愿探訪隊伍,走進病房,走近患者。
西安市癌癥康復協會代表袁淑華從醫患角色轉變的角度指出,醫患關系與醫患溝通首先應該是信任。通過自身抗癌經歷,建議醫生與患者家屬多進行溝通交流,淺淺的微笑與耐心的傾聽都能在無形中拉近醫生與患者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從而避免患者的猜測和誤解。救死扶傷的醫學事業是一個崇高且神圣的職業,和諧融洽的醫患關系,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
興平市初級中學教師趙美俠表示,一位好醫生不只需要專業過硬,也需要一定的溝通技巧。可以在面對患者時,不厭其煩地解答患者的疑問;治療患者病痛時,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后惠沼沼以失智癥為例,分享了與老人和殘障人士的溝通的十點技巧。包括傳達積極感情、引起老人注意力、避免開放性的問題、憶往昔美好歲月、保持幽默感等。
總結環節,王明旭教授呼吁醫學生們要傳承醫學大愛,在醫學職業生涯中發光發熱、服務大眾,以實際行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編輯: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