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 11:34:04
來源:咸陽彩虹醫院
分享到
糖尿病是一組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利用障礙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
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引起急性嚴重代謝紊亂。
糖尿病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腎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是綜合性治療,除了飲食控制外,還存在運動控制、藥物治療等方式,但飲食控制是基礎。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目的包括恢復胰島素敏感性、保證營養均衡、保護胰島細胞以及輔助藥物治療等。
經常有糖友問:我到底應該怎么吃,吃什么?今天我來告訴糖友們應該怎么吃。
1.控數量,不控品種。
人體需要7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這7種營養物質缺一不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糖類、肉類等什么都吃,只控制進食數量,不控制食物品種,從而滿足了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2.靈活調整食物數量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受飲食、運動、降糖藥物的影響,遵照醫囑,一日3餐,每餐吃2量米左右,但靈活機動,不死板,每天進食量隨著運動量、藥物量的變化而變化。
如果當天運動量或藥物量增大,飲食量就隨之加大,反之就相應地減少,使飲食、運動、降糖藥物這三者始終保持在合理范圍之內,從而使血糖保持穩而不亂。
3.飲食宜粗不宜細
科學研究證明,加工太精細的食品不僅損失了營養成分,而且提高了升糖指數,加工越精細的食品,升血糖的速度越快,對控制血糖不利。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選食五谷雜糧,如:玉米、燕麥、蕎麥、麥麩、紅薯、豆類等。
4.吃飯定時定量
按照人體生物鐘運轉規律,做到定時、定量用餐。一般早、中、晚吃3餐,每餐2兩米左右。
如果晚上加班,在睡前吃幾片水果或喝半杯牛奶,以防夜間低血糖。
日常生活中把食物搭配好了,不僅營養有保障,對控制血糖也有好處。
大千世界,有利于防治糖尿病的食品比比皆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吃以下幾類食品:
①味苦食品。如:苦丁茶、蒲公英、車前草、苦瓜等。
②對血糖影響小的水果:如柚子、桑椹等。
③低糖、低脂食品:如:大豆及其制品。
④“五高”食品。如:高蛋白質、高膳食纖維食品等。
編輯: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