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10:53:2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南楠 記者 鄭亞雷)鄉村醫生是最貼近農村居民健康的“守護人”,但鄉村醫生隊伍發展卻是鄉村基層醫療衛生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春節將至,廣大農村地區迎來“返鄉潮”。農村醫療衛生資源基礎薄弱、醫療服務能力不足,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地區和難點領域。正在舉行的陜西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西安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鞏守平建議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的“健康之基”。

省政協委員、西安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鞏守平
陜西作為我國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省,農業人口眾多。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21年底陜西省總人口共37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319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61.43%,全省從業人員2067萬人,第一產業從業人員782萬人,占比37.83%。作為農民群眾健康“第一道防線”的鄉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承擔著基本醫療、公共衛生等職能,同時也是打贏健康脫貧攻堅戰、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網底”力量。
鞏守平委員表示,近年來,陜西省村級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但對照鄉村振興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還需進一步優化、升級、提檔,要進行醫療衛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截至2021年底,我省共有鄉鎮衛生院1531個,床位35777張,衛生人員4760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3331人)。村衛生室22394個,工作人員3011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553人、注冊護士528人、持鄉村醫生證的人員和衛生員18985人。與上年比較,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減少3110人,診療人次減少161萬人次,入院人次減少1.26萬人次,村衛生室診療人次減少591萬人次。
通過調研,鞏守平委員認為我省鄉鎮醫療機構首先是衛生人才短缺問題仍然突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33人,每個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平均不到29人,每個村衛生室平均有執業(助理)醫師0.47人,注冊護士0.02人。其次,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較為匱乏?!吨袊l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0%以上為大中專學歷,副高以上職稱不到5%,整體醫療技術服務能力不足,難以滿足群眾就醫需求。此外,人才激勵措施不到位、流動機制不健全。通過考研、轉行等途徑導致基層衛生人員流失現象改善不明顯。還有醫療設備、設施相對落后,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基礎建設與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為此,鞏守平委員建議,進一步強化鄉鎮衛生院的定位與功能,夯實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發揮城市醫聯體的輻射作用,深入推進緊密型縣、鄉、村醫共體建設。落實好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服務機制,既要讓優質醫療資源沉得下去,又要讓急危重癥轉得上來。同時要高度關注已脫貧鄉村人口健康狀況,防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還要進一步落實基層衛生人員編制、待遇政策,完善人員流動機制,切實推進醫療服務均衡化。結合實際大膽探索縣、鄉、村衛生機構多種編制一體化實踐,實現“縣管鄉用、鄉管村用”招聘與使用機制,在下一級醫療機構工作的醫務人員,其人事關系“就高”在上一級醫療機構,對其崗位工資和績效進行適當傾斜,建立以服務數量、質量及滿意度為主要指標的績效考核體系,足額及時兌現。制定切實可行的上一級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到下一級醫療機構流動的實施方案,統籌城市、縣域醫療衛生人員職稱評聘指標與下基層醫療服務工作的指令要求。
鞏守平委員表示,要進一步提高“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人才培養工作成效。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要在縣域衛生缺口做到“心中有數”和“送得出、回得來、留得住”上下功夫。“心中有數”就是明確缺口、分步實施、合理制定招生計劃。“送得出、回得來、留得住”就是要做好優惠政策和違約處罰的宣傳普及,鼓勵原籍摸底、畢業回原籍、奉獻在家鄉。探索建立醫學生畢業服務基層中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既要處理好在校和畢業后的德能雙育、又要落實好服務基層與個人事業發展的關系,在持續培養與流動管理上下大力氣。
另外,還要優化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由省屬醫學相關高校如西安醫學院、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牽頭,整合省內外優質醫療教育資源,搭建學歷教育、業務能力提升、繼續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別、分區域的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平臺和通道(由政府出資),實施基層衛生人員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重點加強全科醫學、老年醫學、婦幼專業、公共衛生等專業人員培訓,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逐步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首診在基層”的醫改目標。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