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20:50:11
來源:咸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分享到
通常,大便帶血,很多人覺得是痔瘡問題,以為是稀松平常的事,沒有引起重視。然而,有時稍微疏忽大意,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其實,便血是常見的腸癌癥狀。其中血量少、肉眼看不到的便隱血需要尤其注意,大部分結直腸癌的信號之一,就是便隱血。
反復出現腹瀉和血便癥狀被查出直腸癌
翟先生今年52歲,1月前因“間斷腹瀉、便血20天”于外院行腸鏡檢查,病檢確診為直腸惡性腫瘤,為求手術治療就診于市一院腺體血管腹壁外科。通過術前化驗檢查,醫生發現翟先生沒有明顯腫瘤轉移征象及手術禁忌癥,然而患者術前CT掃描提示: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均位于右側腹部,在梁民主任和徐子忠副主任帶領下,醫生盡快為翟先生進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
“金標準”: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
梁民主任和徐子忠副主任及其團隊在術中發現,翟先生同大多數人有所差異,他的降結腸及乙狀結腸位于右側腹,降結腸系膜和乙狀結腸系膜與盲腸、闌尾、小腸系膜粘連緊密,并覆蓋于小腸系膜血管根部,降結腸左緣位于左腎門右側,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發育異常——降結腸系膜旋轉不良(persistent descending mesocolon,PDM)。
腹腔鏡微創直腸癌的根治術在腹腔鏡手術中屬于最高難度的四級手術,除了要求手術醫師具備熟練的外科技術外,還要求他們擁有高超的腹腔鏡操作技術。像翟先生這樣的降結腸系膜旋轉不良(PDM)更為罕見,由于腸系膜下動脈與結腸邊緣血管弓距離變短,因此容易損傷邊緣血管弓造成乙狀結腸腸管缺血,繼而被迫游離脾曲或永久性造口;另外,乙狀結腸位于左側腹,手術時術者位于右側,但面對這樣“特別”的患者,術者必須通過更改手術站位及手術入路,克服平常手術的習慣,難度較大。
最終,歷時3小時,終于順利為翟先生完成手術。術后病理:直腸潰瘍型中分化腺癌侵及腸周圍脂肪組織,LN(1/20),翟先生未出現任何術后并發癥,恢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相關科普
什么是降結腸系膜旋轉不良?
據徐子忠副主任介紹,PDM是一種先天性的腸系膜發育異常疾病,由Morgenstern于1960年首次報告。正常情況下,降結腸系膜在妊娠5個月時會與左側后腹膜及左側腹壁融合固定,當這種發育過程出現異常,降結腸靠近腹腔中線位置,出現PDM現象。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1.3%~4.0%。術前診斷主要依靠腹部CT,其診斷標準為降結腸右側緣位于左腎門內側。術中可表現為乙狀結腸左側先天粘連消失、降結腸系膜和乙狀結腸系膜與小腸系膜不同程度的粘連。
出現哪些癥狀要警惕結直腸腫瘤可能?
1.直腸癌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多年來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既往無結直腸病史而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間斷出現;便血;膿血便等)或腹部隱痛不適者,或原有慢性腸病史但癥狀和疼痛規律明顯改變者;
2.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遺傳性病因(家族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征)等;
3.有結直腸癌癌前疾病者,如結直腸息肉、絨毛狀腺瘤、炎癥性腸病等;
4.有原因不明的慢性便血或短期內體重明顯減輕者;
5.無腹部手術史,多次出現腸梗阻癥狀者。
腺體血管腹壁外科主任梁民教授表示,目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結直腸癌發病率較前升高,且出現年輕化趨勢,若出現上述表現需盡快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專家簡介

梁民
消化病院院長
普外一病區(腺體血管腹壁外科)主任
主任醫師
西安醫學院特聘教授,泰山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外科主任醫師、咸陽市醫學會副會長、咸陽市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陜西省醫學會外科分會第六屆委員、陜西省腫瘤轉移委員會第二,三屆常務委員、陜西省醫學會血管外科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陜西省大腸癌協會委員、咸陽市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咸陽市保健局醫療專家成員、咸陽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陜西省咸陽市普通外科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在省級和國家醫學雜志發表醫學論文25篇,獲得咸陽市科技進步獎三項,曾參與編寫3部醫學著作。
徐子忠
普外一科(腺體血管腹壁外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愛爾蘭科克大學訪問學者、咸陽市“三五人才”、咸陽市醫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咸陽市醫學會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疝及腹壁外科學組副組長、陜西省醫學會外科分會腔鏡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疝和腹壁產業及臨床研究分會第十三學術委員會常務委員,陜西省疝和腹壁外科專業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陜西省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常務委員,陜西省抗癌協會罕見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陜西省康復醫學會乳腺癌防治與康復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常務委員,陜西省抗癌協會腫瘤介入診療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陜西省抗癌協會胃部腫瘤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陜西省保健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陜西省保健學會腫瘤多學科診療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保健學會消化道疾病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惡性漿膜腔積液診治專家聯盟成員。近年來發表SCI論文1篇,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獎1項,咸陽市科技技術成果獎3項。擅長腹腔鏡下胃腸腫瘤根治、胃袖狀切除術,腹腔鏡下脾切除及賁門血管離斷術、乳腺癌改良根治、保乳根治及應用腔鏡技術的乳房整形重建術、甲狀腺疾病診療、腹腔鏡下各類疝修補術等。
張引濤
普外一科(腺體血管腹壁外科)副主任
主任醫師
陜西中醫藥大學、西安醫學院特聘教授,外科學碩士。陜西省抗癌委員會委員、陜西省保健協會疝與盆腹壁委員會,甲乳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醫師協會血管委員會委員,咸陽市醫學會普外分會常委兼秘書。先后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深造學習,長期從事肝膽普外科臨床一線工作,對肝臟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及胃腸道疾病、甲狀腺乳腺,各種類型疝等疾病的診治經驗豐富,擅長腹腔鏡、膽道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肝膽管結石、消化系腫瘤、腹股溝疝等疾病,近年來發表SCI論文1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咸陽市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
科室簡介
全科9名醫師,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3名,其中碩士研究生8名,在讀博士1名。近年來開展多項首創術式填補我院技術空白:如2014年12月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2015年9月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2016年5月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下重復腸畸形切除術;2017年9月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切除術(中央入路);2018年8月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2019年8月首次應用尾側中央混合入路行腹腔鏡輔助根治行右半結腸切除術;2020年6月完成我院首例全腹腔鏡下根治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術(B2式);2020年7月完成我院首例全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減重手術);2020年9月完成我院首例全腹腔鏡下根治行全胃切除術(π吻合);2020年12月完成經腋窩單孔腔鏡雙側乳房皮下腺體切除術,2021年5月完成經腋窩無充氣腔鏡甲狀腺左葉全切+喉返神經探查+中央區淋巴結清掃;2021.06.月完成乳腺癌皮下腺體切除+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應用擴大背闊肌乳房重建術+筋膜組織瓣成型術。目前可開展甲狀腺癌、乳腺癌根治術、應用假體及自體組織的乳房重建術,腹腔鏡下胃癌、結直腸癌、脾切除、各類疝修補術(TAPP、TEP、IPOM、TES)等普外科高難度手術已成常規。在創傷失血性休克、腹部開放性及閉合性損傷、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性脈管炎等方面經驗豐富。對創傷修復、器官再造、電損傷、燒傷、瘢痕植皮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亦有獨到之處。年開展手術700余人次。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唐都醫院、西安交大一、二附院、天津市腫瘤醫院、陜西省腫瘤醫院均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系,常年定期有專家教授來我科查房指導診療和手術。
編輯: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