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20:29:0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東淳 李欣怡 記者 鄭亞雷)7月30日上午,由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陜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病院主辦的黃河流域皮膚科專科大聯盟成立大會成功召開。國醫大師禤國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趙文華,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峰,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黨委書記王建軍,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副院長畢宇峰等嘉賓及聯盟內各單位代表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共同參與。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病院院長、黃河流域皮膚科專科大聯盟秘書長閆小寧主持開幕式。
畢宇峰詳細介紹了聯盟成立背景及籌備情況,他表示,聯盟以“共融、共享、共創”為主旨,圍繞制定優化診療方案與臨床路徑、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建立遠程信息平臺、共享醫療資源、優化轉診流程等關鍵環節,旨在完善疾病預防與慢病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聯合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弘揚黃河流域特色中醫藥文化,目前已有160家單位加入。
閆小寧宣讀聯盟秘書長單位、聯盟理事長單位及聯盟單位、聯盟學術委員會顧問及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名單,劉峰、王建軍為學術委員會顧問代表——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任委員楊志波頒發證書及贈送何尊,并為陜西省中醫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8家理事長單位代表授牌并頒發證書。畢宇峰和楊志波主為學術委員會委員代表頒發聘書。
山西省運城市中醫醫院院長李祥林作為聯盟單位代表發言,提出聯盟成立是對北方中醫皮膚科事業的巨大推動,是對黃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關切和保障。通過各聯盟單位齊心協力,爭取將黃河流域的皮膚科臨床及科研水平邁上新的臺階,造福此地區更多的皮膚病患者。
國醫大師禤國維在視頻講話中表示,黃河流域是中醫藥文化的發源地,成立黃河流域皮膚科專科大聯盟,有利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醫藥,將有力推動皮膚專業高質量發展。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主任委員楊志波教授表示,聯盟的成立將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在促進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黃河流域地區皮膚科中西醫結合診療水平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等方面做出貢獻。
陜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陜西省中醫醫院黨委書記王建軍回顧了省中醫醫院建院60年來的光榮歷史和輝煌成就,進一步對本次聯盟的宗旨進行闡釋,指出聯盟承載著中醫人厚德載物、濟世篤行的醫德醫訓,也必將成為造福黃河八省區患者群眾的開放平臺和情感紐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趙文華在視頻講話中指出,該聯盟通過醫聯體形式,充分發揮醫療聚集優勢,在黃河流域皮膚病的治療及預防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加強黃河流域省區協作交流,加快轉化,在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聯盟成立可以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為中醫藥文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聯盟大會成立前后,還舉行了兩場高質量的學術論壇。7月29日下午,黃河流域皮膚科專科大聯盟成立大會暨陜西省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術研討會第一場在西安唐城賓館召開,會議由陜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病院李文彬主任醫師和李美紅副主任醫師主持,邀請國內多名知名教授開展學術講座,并同時進行線上直播,當日累計點擊量2.8萬余次。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病院李春英主任醫師從臨床表現、組織病理、病因、發病機制、療效判定標準、鑒別診斷以及治療等方面全面解讀“2020年黃褐斑診療指南”。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病院耿春梅主任醫師講述了顳動脈炎、Takayasu動脈炎、Mondor病和結節性多動脈炎等多種類型血管炎的診斷思路,提出皮膚病檢對血管炎診斷的重要性。通過分享多個病例的皮損和鏡下特征性表現,證明血管炎診斷中所存在的誤區。
武漢市第一醫院曾憲玉主任醫師針對中國傳統醫學六淫理論中的濕邪與燥邪,闡述了濕燥并見的臨床表現,并分享了濕燥并見型皮炎濕疹的典型病例,提出治療以祛濕潤燥為法。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陳明嶺教授在會議中分享了罕見、難治性皮膚病例及甘草瀉心湯、黃連解毒湯、涼血消風散等用方經驗,并介紹了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內相關外用中藥制劑。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李元文教授認為慢性蕁麻疹主要由肝郁脾虛所致,治療通過疏肝健脾養血以息風,并分享加味過敏煎臨床研究及具體的藥味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浙江省中醫院曹毅主任醫師就皮膚科常見病慢性蕁麻疹的現代醫學認識、中醫病因病機及辨證治療進行了闡述,分享了朱仁康、張仁禮等名老中醫經驗并展示了中醫驗案數則。
陜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病院韓世榮主任醫師提出長安成氏醫學流派將脫發十大病因歸納為虛、實和虛實夾雜三大類,闡述了脫發的病因病機、分類以及各類脫發的辨證論治,并分享了在臨床中診治頑固性脫發的心得體會。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李鐵男主任醫師介紹了沈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業務量、科室設置、輔助治療中心、設備配置,闡述了打造中西醫結合特色的理由及如何全方位打造中西醫結合特色,并分享了他在科室管理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7月30日上午聯盟成立大會結束后,舉行了第二場學術研討會,會議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牛新武、陜西省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趙連皓主任醫師、西安市中醫醫院景慧玲主任醫師和寶雞市中心醫院曹偉主持,邀請國內多名知名教授開展學術講座,并同時進行線上直播,目前會議累計點擊量3.6萬余次。
空軍軍醫大學樊代明院士提出整合醫學的概念,以哲學為切入點研究醫學,簡述整合醫學特征,提出醫學知識具有獨特性,醫學需要反向研究探究疾病的根本。只有整合醫學知識,積“量”變“質”才能發揮其最大作用。
長安大學金棟昌教授以《從黃河文化中汲取力量》為題,闡述了黃河流域、黃河文化在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根基性地位,介紹了傳統醫學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并分享了在新時代如何更好的發展傳統醫學和傳統文化的個人體會。
陜西省中醫醫院閆小寧教授在會議中匯報了黃河流域皮膚專科大聯盟工作任務及目標,以“共融、共享、共創”為聯盟主旨,通過制定優化診療方案與路徑、推廣中醫藥技術、建立遠程信息平臺、共享醫療資源等關鍵環節,旨在完善疾病預防與慢病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聯合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弘揚黃河流域特色中醫藥文化。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楊志波教授,從典型病例引入,從地域、飲食模式等方面分析食物造成過敏的原因,認為飲食是導致炎癥的重要因素,提出“發物”的新認識,分享特應性皮炎的飲食策略及宜忌。
中國醫學科學院孫建方教授針對皮膚病病種多、診斷難的問題,用多組患者皮損照片及皮膚病理圖片從臨床角度、皮膚病理角度、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這四個方面分享了皮膚病的診斷方法,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思路。
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劉巧教授介紹了黃褐斑治療新進展,闡述了發病因素、發病機制、西醫臨床分期及中醫辯證分型,以“治病求本,首定臟腑”為治療原則,提出血瘀在黃褐斑治療中的重要性及毒邪發病的中醫治療新觀點。
上海皮膚病醫院李斌教授圍繞“蕁麻疹的中醫藥治療”,首先闡述了蕁麻疹的分類定義,再從病因病機、辨治思路、中醫藥治療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詮釋,提出蕁麻疹辯證以“風、熱、血”為核心,治療以“祛風潛陽”為核心。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高如宏教授認為皮膚病與胃息息相關,“由諸內必形諸外,由諸外必象諸內”,從理論依據、病理表現、臨床實踐、科學研究幾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皮胃相關,損益相從”,拓展了臨床治療皮膚病的思路。
編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