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6 18:16:1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周萌芽 記者 鄭亞雷)43歲張女士是一名肺結核患者,抗結核治療3個多月后,發現自己視力下降明顯,2米之內看不清人臉,咨詢醫生后得知原來和服用抗結核藥物有關。
6月6日是第27個全國愛眼日,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專家提醒,結核病患者要對抗結核藥物引起的視力損傷加強關注和日常監測,發現視力下降、視線模糊、視野縮小等眼健康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反饋,并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把損傷風險降到最低。
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內六科徐紅艷副主任醫師介紹,抗結核藥物的種類不同,其不良反應也有所差異,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就是肝功能受損、胃腸道反應、白細胞的減少、藥物性皮疹、腎功能受損、視神經受損、耳毒性等。一線抗結核藥物治中會導致視力損傷主要就是乙胺丁醇,可引起球后視神經炎、視網膜出血及色素變化,如眼痛、視力模糊、視力減退、視野縮小、紅綠色分辨力減退等,嚴重者可喪失視力,尤其在大劑量應用及腎功能差者中更易發生。另外,異煙肼也可引起視神經炎及視神經萎縮等不良反應。
“對于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不要過于擔心,但一定要引起重視。”徐紅艷主任提醒,所有藥物都會有不良反應,抗結核藥物也不例外。結核病作為一種慢性病,治療周期長,用藥過程多少都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程度因人而異,大部人停藥后可逐漸恢復,但是否需要停藥、減量、換藥或調整治療方案必須由專科醫生進行綜合評估,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不可自作主張,以免引起不可逆的視力損傷。另外,廣大結核病患者一定要多了解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加強對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相關指標的定期檢查及視力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盡量避免或減輕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