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1 19:38:50
來源:咸陽彩虹醫院
分享到
咸陽彩虹醫院門診接診一名3歲的患兒,因頻繁便秘而住院,后經腸鏡檢查活檢確診為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是一種比較多見的消化道發育畸形,男女之比約4:1,本病有明顯的家族性,兄弟間常同患此病,尤其是全結腸型或長段型。
病變可自肛門口至盲腸,長度不一。基本病變為在縱肌與環肌之間的神經叢和黏膜下神經叢內神經節細胞先天性缺如和不足,而使病變段不能松弛,引起痙攣和蠕動消失,喪失推動動力,產生一種非器質性的狹窄,造成功能性腸梗阻。久之,近端腸管(即神經節細胞分布正常的腸段)肌肉逐漸肥厚,腸管擴張而形成巨結腸的改變。
臨床表現:
多在出生后就有便秘,腹部逐漸膨大,部分病例不灌腸即不能排便,有嘔吐,嘔吐物含膽汁或糞便樣液。
影像學檢查:
主要為鋇劑造影和CT檢查,今天就簡單來說說鋇劑灌腸造影表現。造影時,忌用肥皂水或普通水,以免發生水中毒,而應用等滲鹽水進行調制。因狹窄段常發生在直腸下段,所以導管不易插入太深,以免遺漏狹窄段。狹窄段常呈不規則的鋸齒狀,狹窄近端腸管明顯擴張,袋形消失,擴張的腸管內可見有多量糞塊所形成的充盈缺損。注鋇時應在透視下徐徐注入,發現狹窄及擴張段即停止注鋇,而且在明確診斷后還應立即把鋇劑做人工排出,以免引起腸梗阻等并發癥。鋇灌腸典型表現為:狹窄段,狹窄段近段的擴大段、二者之間的移行段及排便后24小時鋇劑存留。
診斷及鑒別診斷:
本病主要和特發性巨結腸及其他繼發性巨結腸鑒別。利用X線鋇灌腸造影及結合病史診斷不難。鋇灌腸為首選方法。
說明:部分本文內容摘自醫學影像園、醫學影像及核醫學,僅供學習分享,未能一一注明作者,如涉及版權,敬請指出,以便刪除或妥善處理。(咸陽彩虹醫院:吳艷維)
編輯: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