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 19:51:1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華)今年26歲的小劉右腳踝疼痛已有半年時間,總以為是太過勞累,稍作休息后就能緩解,便沒有重視。前不久,她在外出差期間,腳踝疼痛更加嚴重,甚至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這才引起她的注意。返回后便立即趕到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就診。
腳踝疼痛竟是骨腫瘤
骨科醫生在完善相關檢查后初步診斷她為右脛骨遠端骨巨細胞瘤。“腫瘤……”突然得知這個事實讓小劉備受打擊,她不敢相信自己這么年輕就得了腫瘤,而且腫瘤還有可能轉移及轉變為惡性。在短暫的心理調整后,她接受了醫生給出的入院治療的建議。
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孫甫為小劉做了詳細的病情資料整理匯報,經團隊細致討論,主任趙曉光認為,患者的脛骨遠端被腫瘤細胞破壞,導致踝關節脛骨側的骨質已經完全破壞,保留踝關節難度較大。但是患者只有二十多歲,一個完整的踝關節對她以后的生活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最終決定在完全清除腫瘤病灶的前提下,盡量保留踝關節功能。
骨腫瘤病灶清除踝關節重建術
制定好詳細的手術計劃后,手術開始。術中,趙曉光主任與孫甫副主任醫師緊密配合,沿著腫瘤邊緣,將腫瘤組織一點點清除剝離,過程非常順利。就在大家準備松一口氣時,發現小劉踝關節脛骨遠端的骨質完全被腫瘤組織侵襲,將這些腫瘤組織清理后,關節只剩下薄薄的一層軟骨面,而這層軟骨面輕輕一壓便會塌陷,根本無法達到負重行走功能。經驗豐富的趙曉光主任巧妙地用骨水泥仔細填充后,做了一個骨水泥關節面,透視關節外形良好,手術順利結束。
術后X線片可見:脛骨遠端骨腫瘤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良好,位置穩定。小劉右下肢功能恢復良好,踝關節疼痛感消失。術后一個月開始負重行走,復查結果示骨腫瘤無復發跡象。
知識|鏈接
什么是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來源尚不清楚。本病多在20~50歲發病,女性高于男性。骨巨細胞瘤的原發部位多發生在骨骺,隨病灶的擴大逐漸侵及干骺端。骨巨細胞瘤多侵犯長骨,以股骨下端及脛骨上端為最多。該腫瘤具有較強的侵襲性,對骨質的溶蝕破壞作用大,極少數有反應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傾向,可穿過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包塊,刮除術后復發率高,少數可出現局部惡性變或肺轉移。骨巨細胞瘤為低度惡性或潛在惡性的腫瘤。
骨巨細胞瘤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病變范圍較大者,疼痛為酸痛或鈍痛,偶有劇痛及夜間痛,是促使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有局部腫脹,可能與骨性膨脹有關。病變穿破骨皮質侵入軟組織時,局部包塊明顯。患者常有壓痛及皮溫增高,皮溫增高是判斷術后復發的依據之一。毗鄰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軀干骨發生腫瘤,可產生相應的癥狀,如骶前腫塊可壓迫骶叢神經,引起劇痛,壓迫直腸造成排便困難等。
骨巨細胞瘤的診斷要點:
臨床上有關節疼痛,腫瘤接近關節腔時,出現腫脹、疼痛和功能障礙;X線表現為病灶位于干骺端,呈偏心性、溶骨性、膨脹性骨破壞,邊界清楚,有時呈皂泡樣改變,多有明顯包殼;病理檢查發現腫瘤由稠密的、大小一致的單核細胞群組成,大量多核巨細胞分布于各部,基質中有梭性成纖維細胞樣和圓形組織細胞樣細胞分布。
編輯: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