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 16:33:0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劉炳圻)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自西安本輪疫情爆發以來,西安交大一附院以集結號為令,一批批醫護人員,披上白袍,集結,列隊,出征!
“請黨放心,抗疫有我,人民健康,我們守護,長安常安。”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12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4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重癥醫療團隊在不到24時間集結完畢,在劉昌副院長的帶領下逆行出征,進駐西安市胸科醫院接管重癥病區。12月30日,在西安疫情防控形勢最吃勁、最關鍵的時期,交大一附院再次派出426人組成的醫療戰團,由黨委書記馬辛格親自帶隊馳援,整建制接管新冠肺炎集中收治點西安市胸科醫院,這是交大一附院建院65年以來派出的最龐大的一支醫療隊。
“生命高于一切,人民群眾的健康高于一切。越是困難、越是非常時期,我們越要展現出作為與擔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團結一切力量打贏家鄉保衛戰,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馬辛格書記慷慨陳詞發出動員令。
效率就是生命
“兵貴神速,我們組建醫療隊一定要跑贏疫情蔓延的速度。”負責人員調配組建隊伍的交大一附院人力資源部部長張廣健說。
醫院接到整建制接管胸科醫院的任務后,從隊伍建制、人員抽調,到組織流調、人員體檢、物資籌備等行前準備工作,總共只花了22個小時,很多隊員原本就以院為家,保障住院患者醫療救治工作,接到通知后御寒衣物都沒有帶全,背起行囊就出發。
30日下午17時,馬辛格書記帶領醫療、護理、控感、管理負責人火速抵達胸科醫院,做好接管前的摸排工作,并與胸科醫院對口負責人進行快速交接。20時,馬辛格書記主持召開會議,成立聯合指揮部,明確任務分工,職責落實到人。23時,在緊急進行完穿脫防護服再培訓后,參與過支援武漢抗疫工作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石志紅教授、朱柏教授迅速接管了兩個病區。
12月31日8時,其他六個病區醫護人員與管理團隊全面進駐,從進駐醫院到全面接管,為了保證平穩運行,很多人一夜未眠,一刻不停歇地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速度源于底氣
底氣來自于職業堅守和千錘百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每一次白衣逆行,交大一附院人都沖鋒在前,靠的是長期以來積攢下的專業自信,每名隊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交大一附院重癥醫學科的劉昱教授兩年間四處奔波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作為重癥救治組組長,他參加了2020年陜西省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后來又數次支援新冠肺炎定點防治醫院的西安市第八醫院,兩點一線的封閉管理、隔離成了工作的常態。12月30日一早,劉昱剛剛結束在八院的工作并結束隔離,立刻趕赴胸科醫院,加入醫療隊,擔任重癥病區醫療組組長。還未來得及放行李,劉昱就隨同劉昌副院長一同趕赴病區投身新一輪戰斗。他說,這樣每天身著防護服的“新常態”生活已經完全適應了,只要自己的付出能多挽救一位患者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
底氣來源于精誠團結嚴謹務實的團隊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協作共同戰斗,是交大一附院抗疫戰隊的真實寫照。在抗擊疫情的醫療隊伍中,從清潔消毒、穿脫防護服到醫廢處理,都必須在控感專員的指導下進行。作為陜西省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此次隨隊出征的資深控感專員王曉艷從出發前的培訓會開始,就不厭其煩地叮囑每名隊員,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30日當晚大部隊抵達后,50歲的王曉艷不顧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堅持跟隨隊員進入病區,嚴格把控每一個操作步驟,確保堅決不觸碰院感這條紅線,返回駐地時已是凌晨4點半。王曉艷跟同行的隊友說到,原來根本熬不了夜,這兩年挑燈夜戰成了常態,習慣成自然。
底氣來源于科學管理、務實篤行的工作作風。在沒有硝煙的病毒戰場帶兵打仗,離不開嚴密的組織體系和運籌帷幄的調度能力。整建制接管胸科醫院后,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醫療隊堅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工作準則,迅速成立了聯合指揮部,下設醫療業務、管理協調、綜合保障三個工作組,進行扁平化管理,確保高效運轉、指令順暢。結合工作實際,迅速出臺了長達51頁的制度匯編,讓每項工作有章可循。帶兵打仗同樣離不開將帥同心、并肩作戰。交大一附院馬辛格書記作為聯合指揮部總指揮,堅持把指揮部搬到一線去,發現問題,現場辦公。得知一線醫護人員飲食保障有困難,馬書記當即要求在符合控感要求的前提下提出解決方案,哪怕是搭臨時帳篷作為就餐點也不能讓醫務人員長時間餓肚子。
自接管胸科醫院兩日以來,各項工作均呈現出加速跑的態勢,交大一附院近500名醫療隊員正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馬辛格書記滿懷信心地說:“致廣大而盡精微,唯有一步一個腳印,把疫情防控各項舉措和治療方案落地落實落細,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才能無往而不勝。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