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6 19:52:54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賈平安 記者 鄭亞雷)12月3日至4日,陜西省防癆協會臨床專業分會2021年學術年會在西安成功召開。大會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近100人參加了現場會議,線上參與人數到達近2000多人。
12月4日下午舉行的大會病例討論環節,一例例病案討論中把年會的氣氛推向高潮。
一位71歲的患者求醫來到寶雞市某醫院,以主訴雙下肢水腫半月余收住心內科。經對癥治療8天效果不佳轉入另一家醫院骨科,經排查排除骨科相關疾病。通過對患者的既往史追蹤,給予改善心功能輸注白蛋白、補充電解質等治療。患者下肢水腫無明顯改善,仍發熱,并出現咳嗽、咳痰。再行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專科檢查,有了初步診斷,但是給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輸注白蛋白、利尿等治療同時嚴格控制液體入量。水腫卻加重,逐漸發展為全身水腫。仍間斷發熱,最高 38 .2 ℃。為什么經治療后患者仍然發熱、水腫加重?
在治療方案陷入僵局的時候,經過熱型分析、病情小結、追本溯源,經反復詢問患者及多位近親屬,得知患者多年前曾有養羊史,是否會有布病等動物疫源性疾病?再經過布魯菌病抗體四項檢測,終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給予多西環素聯合利福噴丁抗感染+改善心功能等治療 。3天后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未再發熱,肢體水腫明顯緩解。一周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病情穩定出院。
這是解放軍第九八七醫院結核科王文科主任介紹的一例發熱病人的診斷思路分享。最后他深有感觸地說,對發熱要以敬畏之心對待,發熱首先要區分是生理性發熱還是病理性發熱,病理性發熱需辨別是感染性發熱還是非感染性發熱,明確感染性發熱后,需進一步確定部位、病原體,當病情判斷不清楚時,一定要認真仔細的采集病史、體格檢查。
一例例病案就如同探案一般曲折復雜一波三折,但是在醫生的探索中卻柳暗花明,給患者帶來福音。陳述病案的講者臨床病例資料完整,代表性強。參加點評的特邀專家詢問深入、犀利、細致,點評、分析獨特。
既是參會者又是點評專家的銅川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梁桂英大夫說,這次研討會通過學術交流、規范解讀、病案討論,使基層臨床結核病臨床醫生學到了很多真東西,受益匪淺。特別是病案討論要仔細辨別不同的臨床癥狀,對癥施治,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了矛盾重新梳理思路,病理學診斷是金標準,老年人及右其他慢性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多關注免疫系統、血液系統、基礎疾病并合理應用輔助檢查手段,采集最優病理學標本,為臨床工作支撐。
陜西省防癆協會臨床專業分會今年以來共組織開展學術年會2次,線下專題研討會8次,線上學術講座10余次,成立了耐藥結核病和兒童結核病2個下屬委員會并開展工作,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多次結核病的義診宣傳活動。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分發揮了臨床分會的專業優勢,有力地推動了結核病的規范化診療工作。
年會期間成立了臨床專業分會兒童結核病委員會。舉行了改良短程化療治療新診斷利福平耐藥/耐多藥肺結核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推進會。
編輯: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