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10:47:49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周萌芽 記者 鄭亞雷)直腸脫垂是常見病,但近30cm長的腸粘膜脫出肛門外,脫垂腸段水腫滲血,直徑粗達8cm,臨床上卻十分罕見!
近日,陜西省結核病防治院綜合外科急診就收治了這樣一名患者,在該院副院長、胃腸外科專家鄭見寶的帶領下,綜合外科劉軍政主任、姚林明副主任等醫護人員仔細分析病情后緊密配合,第一時間行手法復位,半小時內成功為其還納,避免了腸管壞死,為患者后續治療爭取了時間。
據了解,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乙狀結腸下端向下移位、脫出于肛門外的一種疾病,又被叫做肛門脫垂,即脫肛。該名患者是聾啞人,以肛門直腸脫出1天,肛周疼痛半天急診入院,來院時下半身可見大片浸濕血跡,表情痛苦、異常煩躁,不能平臥或坐立。暴露患病部位可見約30cm長、8cm粗的腸段脫垂至肛門外,粘膜水腫滲血,表面附著糊狀大便,比常見的重度直腸脫垂嚴重數倍,病情十分嚴重,如不立即治療,極可能出現腸梗阻、腸壞死、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情況,直接危及生命。
時間不等人!得知這一情況后,鄭見寶副院長第一時間參與會診,指出盡管難度極大,但必須立即行手法復位,避免腸管因長時間缺血壞死,為后期治療爭取時間!
手套、石蠟油、敷料、肛管、油紗布等器械迅速準備到位,顧不上患者大便分泌物異味和污濁,醫護人員緊密配合,經過半小時的輕柔操作,最終成功將脫出的腸管還納,并用引流管+紗布+油紗布自制肛管封堵肛門并妥善固定。患者肛周疼痛明顯緩解,無腹痛腹脹,無便血。手法還納術后,待腸管水腫消退,醫院將根據患者病情制定二期手術方案。
鄭見寶介紹,解剖因素、直腸支持組織薄弱以及長期腹內壓增高等都可導致直腸脫出。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就是最嚴重的三度脫垂,而該患者脫垂長度則達到30cm,嚴重程度可想而知。早期脫肛可自行還納,后期在走路時咳嗽時都可能引起脫肛,嚴重者必須手術治療。
最后,鄭見寶提醒,對于高發人群預防的關鍵主要是消除誘發因素,特別避免腹壓過大,如有慢性咳嗽、慢性便秘等疾病。熱水坐浴及肛門括約肌收縮鍛煉,對預防直腸脫垂有一定療效。
編輯: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