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9:58:39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張懿楠 記者 熊璽 文/圖) 9月20日是第33個“全國愛牙日”,為提高公眾對兒童口腔健康的防護意識,9月17日,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開展了以“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為主題的健康知識科普活動。
今年3歲8個月大的米樂,20顆牙里有18顆都已經變成了“蛀牙”。據他的媽媽祖女士介紹,由于孩子經常喝夜奶,到睡著后,牙齒常浸泡在奶中,且平時接觸含糖類食物較多又沒有經常刷牙,米樂兩歲多時,齲病就開始“發難”了。“當時孩子年齡小,不配合看牙,牙齒只有點狀的脫礦、變色癥狀,我們也沒重視,直到前段時間他說牙疼,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來軍大口腔醫院檢查,才知道情況很嚴重了。” 祖女士遺憾地說。
9月17日9時30分許,在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手術室里,醫生給米樂實施全麻手術。“這個孩子20顆牙里有18顆都已經壞了,如果任由齲病發展,不僅有更多健康牙齒遭受侵害,還會嚴重影響正常飲食。” 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吳禮安說。
齲病,俗稱“蟲牙”“蛀牙”,它是受細菌、食物、牙齒結構和作用時間等多種因素影響,發生在牙體硬組織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破壞的疾病,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病。與恒牙相比,由于乳牙發育不成熟,礦化程度低,釉質、牙本質較薄,患齲幾率高;同時,嬰幼兒咀嚼功能差,飲食多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且甜食多,黏著性強,易發酵產酸,家長若有不當的喂養習慣,如頻繁且無規律的用奶瓶或母乳喂養、睡前喝奶或睡前進食,導致食物長時間附著于牙面,更易導致乳牙齲病的發生。嬰幼兒齲發展速度快,自覺癥狀不明顯,易被忽略;但齲齒多發,齲壞范圍廣。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3歲兒童患齲率為50.8%,平均每人有2.28只乳牙齲,5歲為70.9%,乳牙齲人均4.24只,12至15歲恒牙患齲率為41.9%,恒牙齲人均1.04只。
“這個比例是非常可怕的,大多數家長認為乳牙遲早要被替換,不需要治療,這種觀點是不對的。齲病對兒童造成的危害超過成人,既影響局部也影響全身健康。預防兒童齲病,家長是孩子牙齒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吳禮安醫生說。他表示,乳牙因齲蝕導致牙齒缺損,會降低咀嚼功能,會導致兒童形成偏側咀嚼的不良習慣,長時間就會造成兩側面部發育不對稱。口內多顆乳牙若形成齲洞,會使食物殘渣、軟垢等易停留在口腔,導致口腔衛生惡化,使新萌出的恒牙患齲率增高。乳牙齲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發展成根尖周炎時,有可能影響繼承恒牙牙胚,使其釉質發育不全,嚴重者會導致恒牙埋藏、阻生;另外,患牙的根尖有時會穿透牙齦暴露于口腔,導致附近軟組織形成慢性創傷性潰瘍。同時,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若多數乳牙患齲,咀嚼功能必然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營養的攝入,兒童的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身體抵抗力也會降低。乳牙齲壞導致的牙齒早失尤其在前牙區,會影響發音及美觀,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雖然乳牙最終脫落,但我們不能忽視乳牙齲病,一旦發現孩子發生齲齒要及時治療,以免給兒童口腔及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吳禮安醫生建議,健康的兒童要3至6個月開展一次口腔檢查;同時,要根據兒童的口腔情況制定適合的口腔衛生維護方法,例如孩子每次喝完奶后,可以在紗布上蘸淡鹽水或清水,通過擦拭牙面,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
編輯: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