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10:40:34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偉 實習生 母敏 通訊員 王蕊)近日,寶雞市中醫藥骨傷一科在骨盆微創治療上再次迎來了新突破,成功為兩名遭遇車禍,骨盆骨折及全身多發創傷的患者進行了閉合復位微創恥骨上支通道螺釘、后柱通道螺釘和骶髂螺釘手術。術后,僅在患者身上留下最大約2cm的手術傷口。
眾所周知,骨盆骨折在骨科創傷領域屬于最嚴重、最復雜、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骨盆結構特殊而復雜,周圍血管、神經極其豐富,環骨盆損傷的致死、致殘率極高,手術的復雜性和難度也可想而知,歷來被骨科創傷屆譽為“皇冠上的明珠”。這么高難度的手術,竟然患者的傷口不到2cm,這是怎么實現的呢?
今年68歲的常大爺因車禍導致右髖部、右小腿腫痛活動受限來到寶雞市中醫藥骨傷一科就醫。副主任林強、主管醫生王清為其細致查體后確診常大爺骨盆骨折(B2型)、右脛腓骨骨折及胸部閉合性損傷。因為患者高齡體質較差,此次車禍造成其全身多處骨折,多日臥床導致常大爺肺部感染嚴重,高燒難退,因此盡快進行骨盆骨折手術治療,糾正其從平臥位到坐臥位,對于改善常大爺胸腔容積,控制肺部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骨盆骨折手術,通常采用的是切開復位骨折內固定術或急診情況的骨盆支架外固定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手術切口往往達二三十厘米,出血量多在1000-2000ml,有時甚至會更多。手術難度及風險都相對較大,外固定支架固定,則會給患者特別是高齡患者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并且還存在因臥床過久造成的一系列并發癥。這些對于身體孱弱的常大爺來說根本是無法耐受的,因此,唯有采用創傷更小的骨盆微創手術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體情況。
于是,在學科帶頭人林強的創新探索下,為常大爺進行了閉合復位微創恥骨上支通道螺釘和骶髂螺釘手術。僅在其身體上留下了2處最大不超過2cm的切口,術后患者出血少、創傷少、恢復快,還大幅減少并發癥,是ERAS快速康復的良好體現,真正為患者解除了病痛,帶去了健康。
而今年44歲的趙女士也是近期因車禍造成骨盆骨折、雙側髖臼骨折、右側頸4椎板骨折傷害,考慮到患者本身創傷較嚴重,髖臼骨折采用前后聯合入路手術創傷較大,時間長,并發癥多。且后期易出現骨化性肌炎,嚴重影響關節功能,骨傷一科在熟練掌握了通道螺釘固定技術后,采用腹直肌旁切口直視復位固定髖臼前柱,同時采用后柱通道螺釘復位固定髖臼后柱,一個切口解決前后柱兩個問題,患者術后第2 天即可在床上坐起,這恢復的速度之快讓患者本人及家屬也是嘖嘖稱贊。
骨盆、髖臼骨折是非常嚴重的高能量損傷,致殘率高達50-60%,如果救治不當,死亡率高達10.2%,診治難度極大、并發癥多,是最具挑戰性的骨科難題之一。骨盆骨折手術因其解剖復雜,周圍毗鄰血管、神經走行較多,一直被認為是創傷骨科中最復雜的手術。傳統切開手術為清晰地顯示手術視野,需要廣泛行軟組織剝離,必然引起術中出血多,增加周圍血管神經損傷概率,術后傷口愈合時間長,感染率高的問題。這使得很多骨科醫生望而卻步。
而寶雞市中醫藥骨傷一科緊跟國際及國內骨盆髖臼骨折的精準化、微創化治療的發展趨勢,將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精益求精,技術上引進不斷探索創新,優化雕琢我們的微創技術,先后開展了INFIX技術、閉合復位微創恥骨上支通道螺釘、后柱通道螺釘和骶髂螺釘手術等一系列針對骨盆骨折的微創新技術,促進寶雞市中醫藥環骨盆微創救治水平不斷邁入新高度,為越來越多骨盆受傷患者帶來治療的新福音。
編輯: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