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17:39:1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曹歡歡 記者 鄭亞雷)8月3日,《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走基層第二場醫學倫理專家共商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暨編輯部2021年上半年總結與下階段工作規劃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召開。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主編、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明旭主持會議。
會上,《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輯方寒玉、商丹、曹歡歡、張茜及吉鵬程分別從自身工作實際出發,進行了工作匯報。在專家點評和討論環節,11位專家針對雜志發展規劃和質量提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叢亞麗認為在全球疫情持續的背景下,雜志需進一步關注后疫情時代醫學倫理學的相關議題。同時,要大力支持年輕學者,為雜志發展注入活力。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會副主委、原教育部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金鐘肯定了《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的時代意義、社會價值和發展目標,用“站得高,看得準,做得實”來評價雜志的各項工作。疫情期間,雜志不但以刊文形式記錄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還秉持做實事,敢擔當的理念,舉辦多次多場疫情相關及研究生教育相關會議,引領了醫學倫理學發展。他建議在當前人口老齡化的時代背景下,從人文關懷角度關注癌癥患者的治療康復議題,找準關鍵點來支持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會副主委李中琳感悟道:在抗擊疫情背景下,身為醫學倫理學工作者,還需要發光發熱,奉獻自我,在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和中國醫學倫理學事業發展中有所作為。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尹梅肯定了雜志從2020年疫情背景下舉辦多場抗疫主題活動到今年后疫情時代的倫理討論,體現了雜志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雜志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現實問題為切入點選擇研究回應現實需求;堅持開門辦刊,多角度全方位改進雜志,也納入有志于醫學倫理學事業的學者參與。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俊榮認為,當前《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有量更有質。他希望今后可以充分發揮青年編委的作用,繼續拓展醫學倫理學專題討論,組織專家對社會熱點、倫理爭論議題形成規范意見,加強與社會團體合作,擴大雜志影響,吸收優秀稿件,不斷與社會大眾深入交流。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會副主委、解放軍總醫院基礎教研室主任趙美娟提出了醫學倫理學理論創新的時代責任,應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倫理思考,圍繞醫學倫理學領域前沿、重要議題,以高端對話推動前沿發展。同時她建議雜志的欄目要不斷拓展,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產出更加有深度的文章。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倫理學教研室主任曹永福提出需進一步加強編委會的工作職能,將倫理實踐經驗聚焦于雜志,達到通過實踐活動促進雜志的發展。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遵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黨委書記龍藝指出《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作為研究型雜志,需要進一步發揮引領性。應加強對人文醫學、醫學倫理學和醫患溝通等人文課程思政的研究及現實熱點問題的關注。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張新慶介紹了針對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類項目的科研人員倫理意識調查,提出需要以多主體、多視角進行醫學倫理案例的編寫,為雜志發展提供新思考。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委、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魏琳認為雜志“出圈、有位”的思路體現了雜志在新時代的使命和責任。
線下,西安市第九醫院黨委書記鄭菊賢,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劉志紅,《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副編審黃崇亞,《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編輯金平,以及兩位康復患者代表袁淑華、馬復榮分別針對雜志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總結環節,《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副主編、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范瑞平教授提到針對重要倫理學專題可開展專題講座,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匯報并評議。
據悉,此次研討會系“《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走基層”系列專題活動的第二場,旨在匯聚專家集體智慧,為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建言獻策,為推動學術期刊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