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1:10:2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西安交通大學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對標要求,聚焦發展,形成“八個相結合”工作特色,教育引導干部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勇擔國家使命,共創交大榮譽。
一、高舉思想旗幟,加強理論武裝
學校將學習教育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與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相結合。
一是黨員干部帶頭領學。黨委從理論武裝、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三個維度,邀請王炳林、陳晉、韓慶祥等業界權威專家,依托全國重點馬院師資,要求領導干部率先垂范,充分聯動地方黨政干部,扎實開展中心組學習,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史專題培訓、校領導專題系列黨課和“融”論壇系列報告會。
二是基層組織扎實學習。學校各二級黨組織積極謀劃了讀書周、微黨課、分享會、征文等活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從“用好兩個平臺、組建三個團隊、做到四個結合、辦出五個特色”進行系統部署;崇實書院開設理論學習課程、開展主題讀書周活動;離退休黨委開展“銀齡黨員講黨史”特色活動。基層黨支部充分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形式扎實開展學習活動,黨委部署開展“心懷國之大者,建強戰斗堡壘”專題黨日活動,學生碩9152黨支部致信《覺醒年代》劇組分享情感共鳴,聯動四所高校研究生支部共話黨史學習。
三是廣泛抓好學習宣傳。學校依托黨建學習平臺、學習強國號、“學習交大”公眾號等平臺,面向學校全體師生黨員、團員,開設線上課程,組織領導專家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發表權威文章。光明日報刊登《以青春的名義,追尋黨史里的精神星芒》介紹交大馬院青年的成長心路,中國教育報頭版《黨史中的校史》欄目刊登《黨讓我們去哪里就去哪里》,新華網發布《聽黨指揮跟黨走,聽西安交通大學講述彭康校長的故事》專題視頻,陜西日報頭版刊出《西遷博物館里話黨史》;學校上線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網站,設置了4大板塊9個欄目。
四是特色開展紅色研學。圍繞清明等重要節點,開展“祭先烈學黨史悟思想”主題活動100余場,覆蓋近2萬名師生。扎實辦好以“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活動,組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成員、黨員干部、學生骨干以及青年學者等到延安、梁家河、照金等地,構建理論學習、實踐參觀、交流研討的“閉環”實踐體系。
二、立足根本任務,展現學校特色
學校將學習教育與堅持“四個服務”和“四個面向”相結合,與西遷精神的傳承相結合。
一是結合重要節點開展活動。學校把握125周年校慶重要節點,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融入校慶系列活動。校慶文藝匯演突出紅色元素和西遷精神,演繹一堂生動的黨史課和思政課;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辦創新工程啟動大會,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新模式,推動學校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開新局”。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考察重要講話和考察清華大學重要講話精神,召開專題座談會,承辦全國青年理論宣教創新發展論壇。
二是以西遷精神作為思想動力。學校舉辦西遷精神系列論壇,統籌近百家西遷單位參會;推進西遷精神主題電視劇、百年大師劇創作,開展“西遷人口述史”采集工程;舉辦西遷圖書發布會;舉辦“永遠飄揚的旗幟——西遷精神巡展”,全國高校思政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發布“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宣傳系列專欄”,西遷精神專欄首個上線。
三是以“四個服務”統領思政工作創新。學校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四史”系列公共課和“中共黨史”專業必修課;成立近百人的專家師生宣講團隊,發布黨的精神譜系學生宣講課單和“北斗論壇”“青馬問道”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課單;舉辦陜西省高校“青春微言”黨史學習教育宣講比賽。
四是以“四個面向”指引科研體制改革。加速推進創新港“6352”工程,構筑科教融合新高地,破解原始創新難題,新建現代產業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
三、持續改進作風,扎實提高本領
學校將學習教育與“作風建設年”相結合,與提高干部“七種能力”相結合。
一是廣泛調研梳理問題。學校開展作風建設年,認真梳理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能力短板,推動各級單位和個人全面梳理和落實難題清單、舉措清單和責任清單“三張清單”。廣泛開展管理服務單位滿意度調查,并與年度考核、黨建述職評議掛鉤。
二是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廣泛開展“學黨史、踐承諾、見行動”活動,聚焦師生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每名黨員立足崗位實際,從教學科研管理、學習生活服務等方面辦實事。持續推動重大決策傳達部署、科學決策機制完善、文件會議精簡、部門壁壘破除等任務落地落實,扎實做好中央巡視等五項整改任務。
三是著力打造本領高強的干部隊伍。積極組織形勢政策報告會、中心組(擴大)輔導報告等培訓,認真學習國家戰略布局、科技發展前沿、戰略思維建設等內容;主動“走出去”,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開展交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開拓視野眼界,啟發創新思路。
四、結合規劃工作,推動改革發展
學校將學習教育與“十四五”規劃工作相結合,與學校跨越發展相結合。
一是深入開展“十四五”規劃編制部署工作。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堅持目標、問題、結果三個導向,貫通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明確重點任務,提出創新舉措,在前期“十四五”綱要規劃編制的基礎上,科學論證關鍵指標,做好意見征集、修改完善、各級審議、提交公布與部署落實等工作。
二是切實推動重點工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黨史學科專業建設支持力度;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助力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實施,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三大獎”數量位列全國前列,參與研制的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入選2020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研發的具有超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及參與研發的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等兩項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作為最早全面實行書院制建設的高校,學校持續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試點建設。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