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12:29:4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神經外科,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腦外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現代醫學對神經外科有著更準確的定位。神經外科是應用獨特的外科學方法,研究人體神經系統,診治包括顱腦、脊髓脊柱、周圍神經及跟神經相關的疾病,并探索新的診斷、治療、預防為一體的高精尖學科”談到神經外科,西安市中心醫院龍乾發主任的語氣堅定而自信。
尊重學科前輩,就是尊重學科發展,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才能帶動學科高質量發展。新中國成立后,首任學科開拓者張政威主任同趙以成教授、王忠誠院士、易聲禹教授、戈治理教授等22名國內神經外科先驅,于1953年在天津醫學院市立總醫院參加當時衛生部組織的全國首批腦系外科高級進修班,學成歸來后,1961年在西安市組建第一個腦系科(當時西安市第二醫院),1965年創立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學組,為當時包括第四軍醫大學、西安醫學院(現西安交大醫學部)在內的省內最早神經外科之一,在西安乃至西北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學術影響力。“后做學問先做人,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站在醫生角度解決問題。”張政威教授醫者仁心,甘為事業奉獻畢生的精神激勵著李迎山、畢可禮、唐立善等一代代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人。
感恩、傳承,精益求精。作為現任學科帶頭人龍乾發主任,敢于創新,敢于求證,帶領團隊不斷碰撞出“新點子”,攻堅克難,發展新技術,緊跟同行先進,穩步向學科高精尖領域邁進。
奮斗始于夢想 成立神經外科微創及轉化醫學中心
“軍大畢業的醫學博士,從上學到博士畢業,20多年的積累,你不做專業,應該干什么?更何況你是從戰士到博士,到患者需要的地方,才能發揮你的所學,才能體現國家培養你們的意義”劉衛平教授(導師)的話語今天對龍乾發主任仍記憶猶新。服務國家,服務社會。2011年10月,面臨著事業的重新抉擇,“西安市衛健系統需要專業人才,來補充和提升西安衛健系統臨床的技術和水平,需要你們的加入”西安市衛健委委領導的話,堅定了龍乾發融入西安市中心醫院的信心和決心。
當時的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品牌力量還在,影響力在下滑,原因不在學科本身,而是各教學醫院蓬勃發展,傳統的學科思路難以跟上醫教研協同發展的步伐。
2015年,以虎威院長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著力發展醫院內涵建設、加大人才培養,龍乾發主任被派赴美國德克薩斯州TAMU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訪學,并有幸追隨Darwin J. Prockop院士1年。學成歸來,龍乾發主任“用微創理念打造專業,用學術思維構建平臺”的想法,得到了醫院的大力支持與響應。2017年8月,院黨委及衛健委一致同意設立“神經外科微創及轉化醫學中心”,龍乾發帶領團隊臨床著力發展微創和介入手術,如腦出血、垂體瘤、顱底骨折等用內鏡取代傳統開顱手術,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血管狹窄等盡量不動刀而用血管內治療等,歷經3年發展,科室手術量(尤其三、四級手術量)、收住患者、服務指標等較前實現翻倍增長;同時科研聚焦國際前沿,緊跟教學醫院發展思路,近5年主持國家及省市級項目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室團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影響因子9.58)、Biomaterials(影響因子10.32)等高影響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榮獲“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青年科技人才獎”等。2020年底,科室在西安各大醫院的推舉下,榮升為西安醫學會主任委員單位,綜合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
前行緣于信念 全力打造神經外科人才、技術和服務新高地
“學科的發展,靠的不是一個人,需要有‘握指成拳’的集體,只有團隊每個人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精醫卓越,學科才能談得上高質量發展,才能不斷在專業領域進行創新和突破”談到學科發展時,龍乾發主任說到最多的兩個字是“人才”。歷時3年多的傾心打造,現神經外科團隊匯集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龍乾發、陽昊、萬曉強、羅強)和唐都醫院(柴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苗宇)、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王波)、天津醫科大學環湖醫院(賀中正)、西安交大醫學部(張胡金、楊彥平)、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謝非)、蘇州大學醫學部(高凌風)等培養的專業人才,科室正式進入融合發展“提檔升級”快車道。
學科品牌是積累,更是百年大計。“作為外科醫生,在國內外都是一份令人羨慕的職業,但羨慕來源于那份患者能把性命托付的信任和敬仰”龍乾發主任坦率地說到。“三年前回民街患者馬某,由于疏忽血壓管理,加上飲食習慣(常吃牛羊肉),血脂較高,突發腦出血,聯系120急送至我院,經內鏡血腫清除術后回納骨瓣,患者恢復良好,家屬非常滿意。天有不測風云,半年后,馬某堂弟也突發腦出血,患者家屬連120都沒叫,直接開車將患者送到我們科”龍乾發主任回憶道,“家屬說,坊上的腦出血患者不少,只有在你們這里才沒有去掉顱骨,而且住院周期短,恢復快”。
聽神經瘤尤其面神經保護對手術的技術要求較高。兩周前一甘肅慶陽患者因聽力下降,輾轉多家醫院,后經朋友介紹來到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經詳細檢查發現腫瘤源于內聽道,初步考慮聽神經瘤。由于面聽神經在一起,且面神經較為脆弱,術中稍有不慎將可能導致面癱。經過術前的充分準備,龍乾發主任帶領團隊精準定位,在耳后行長約6厘米的皮膚切口,并開約“乒乓球”大小的骨孔,精雕細琢,歷時2小時順利將腫瘤完整切除,術后病理提示與術前診斷一致,病人醒后閉眼、鼓腮、聽力等均正常。龍乾發主任談到,“患者對我們的信任,只能用更好的技術和服務,履行醫者使命與擔當,才能不負患者生命之托”。
典型病例舉不勝數,如1小時50分為9歲重型顱腦損傷小女孩創造生命奇跡(人民日報健康客服端轉載);67年來首例為2月嬰兒患者完整切除腦內動靜脈畸形;……
擔當成就卓越 神經外科各專業組體系化發展齊頭并進
歷經3年的科室融合、人才更替和技術培養,科室已具備構建特色而專業的體系化隊伍,真正符合國家中心城市的中心醫院定位,真正滿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2020年底,龍乾發主任提出以臨床為根本、以科研為輔助、以教學為拓展,全面打造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專業組。
血管?。ǔ鲅?/strong>組由科室元老張胡金主任醫師領銜,帶領畢業于唐都醫院介入專業的柴源主治醫師,專門從事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的血管內介入治療,是目前科室發展最快的亞專業。
血管病(缺血)組團隊由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的王波主任醫師負責,其先后在上海瑞金醫院和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進修深造,帶領謝非主治醫師主要進行急性腦梗、血管狹窄、煙霧病等的介入或手術治療。
腫瘤(內鏡)組由畢業于西京醫院神經外科的陽昊副主任醫師領頭,輔以同門師弟羅強主治醫師為幫手,目前已熟練掌握神經內鏡為鞍區占位(如垂體瘤、腦膜瘤、Rathke囊腫等)、視神經管骨折、腦出血等的微創手術,為眾多患者帶來獲益。
脊髓脊柱組由從北京宣武醫院神經脊柱中心學成歸來的楊彥平副主任醫師任組長,帶領高凌風主治醫師、劉富宏醫生專注脊髓脊柱腫瘤、結構異常(如椎管狹窄、骨折、滑脫等)手術,是科室發展的又一重點方向。
功能神外組由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苗宇主治醫師負責,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學成后,主攻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及周圍神經痛的手術治療,目前患者來自省內及周邊如新疆、甘肅、湖北等地。
加速康復組是神經外科的新興學科,主要致力于術后病人的快速康復和后遺癥處理,由畢業于天津醫科大學的賀中正副主任醫師和專門在北京三博腦科醫院進修電生理監測與康復的萬曉強主治醫師組成,從事包括電生理評估、神經電刺激、脊神經根切斷術、神經位移治療偏癱等。
“除以上6個臨床亞專業,我們還有一個獨特的轉化醫學中心,主要聚焦間充質干細胞及細胞外囊泡的神經保護與生物修復研究。從目前成果來看,應該走在省內乃至國內專科前列”龍乾發主任自豪地說。
通過以上亞專業的一系列打造,神經外科已構成高質量發展基礎,團隊主要成員均畢業或進修于國內知名神經外科中心,正邁入全方位提升專業診治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快車道。
一個個成功的病例奠定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一枚枚閃光的獎牌見證精湛的醫術,一面面鮮艷的錦旗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支善于探索、勇于拼搏的團隊,全力守護患者生命的同時,努力提高診治水平,不斷挑戰神經外科學醫療盲區,以實際行動推進神經外科學疾病的規范化診治,持續提升患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