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5 16:06:4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張渭波 潘怡彤)病理科醫生是看什么病的?為什么做了CT、核磁檢查還要做病理檢查?等化驗結果還需要好幾天?
帶著這些疑問,和小編一起走近咸陽市中心醫院病理科,為你揭開神秘面紗。
病理科是醫學之本。在業界,病理科醫生也被稱為“醫生的醫生”。目前很多疾病診斷的金標準都是靠病理實現的,特別是一些外科疾病,病理診斷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患者身上的腫塊到底是不是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有沒有擴散?回答這些問題就要依靠病理診斷。
病理科主要工作
活體組織檢查: 最基本的常規檢查工作,包括手術切除部位、病灶局部穿刺、切取等標本。
細胞學檢查:主要包括脫落、刷取、印片、細針穿刺等方法的細胞學技術,在無創、少創的前提下檢查病變的良、惡性,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輔助病理檢查:免疫組織化學、分子雜交、特殊染色、圖像分析等輔助病理診斷,有效的提高了病理診斷的精確度。
尸檢:尸檢不僅有助于判斷死亡病例病因,還可以提高醫療質量、促進醫學發展、培養病理科醫師科學的綜合分析能力、促進各種病理教學工作的深入。
科研工作:病理科在常規工作中積累了大量而完整的資料,為科研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在配合臨床科研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病理報告為啥要等好幾天才出?
病理切片制作是一個復雜而又神奇的過程,一份病理報告的“出爐”,需要經過技術處理和醫師讀片兩大過程。
接收標本并登記:送檢過來的標本都有專門的登記本,有專門的標本移送人員負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當值技術員認真核對每個標本的各項信息,確保無差錯后在登記本上簽字確認,隨后將核對好的標本與病理申請單進行順序編號,最后將編好號碼的申請單信息準確錄取電腦并再次核對信息。
取材:取材時值班病理醫師先要跟當值技術員核對標本各項信息,確認信息無誤后將標本進行適當的修剪處理。然后將切取好的病變組織放入脫水盒,過小的組織需要先用紗布包好再放入脫水盒。
脫水:可以對病變組織進行固定、脫水、透明、浸蠟處理,完成整個過程大概需要15個小時左右。
包埋:做蠟塊的模子,將病變組織包埋在石蠟中。
切片:切片要求要完整、無皺褶,厚度一般在3-4微米,切好的組織放進43攝氏度左右的水里,展平后撈到玻璃片上。
染色:一般采用的是HE染色法。染完色后的切片上面需要再覆蓋一塊蓋玻片(便于閱片和長期保存),一張普通的病理切片宣告完成了。
診斷閱片、討論研究出具病理報告:診斷醫生將收到的切片跟申請單再次核對,確認一致后進行顯微閱片。一般來說,經過以上步驟后,患者就能收到一份病理報告啦!
但是,如果做好的常規HE切片,仍不能確診或是明確分期,就要進行免疫組化,涉及到組織學分型、預測預后及下一步治療效果的,目前都需要做免疫組化檢查。
在工作的每一天,病理科的醫生們不是簡單的顯微鏡下觀察,他們“馬不停蹄”地為各種患者查找病因,下“終極診斷”,報告單上到的每一個字都凝聚著病理科醫生的能力、經驗、責任心,以及扛著的壓力。
他們全力保證,每一份病理報告準確無誤,也請多一點時間,多一份理解,給這群“幕后工作者”。
編輯:卜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