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19:21:10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趙小康 通訊員 張紅娟)“民以食為天”,吃是人類個體生存的本能和味覺美感的享受,而對于有吞咽障礙的人來說,吃也是個問題,食不下咽,比如腦卒中、腦外傷、重癥肌無力等患者很多就是如此。
臨床上,我們時常遇到不能順利進食的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導致食物反流、殘留,乃至滲漏、誤吸等,為了保證患者的營養,避免吸入性肺炎,臨床醫生通常都會建議患者插一根鼻胃管進行營養液輸入,簡單直接但行之有效。
那么,比起長期插胃管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還有沒有更優化的治療方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給大家分享咸陽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近期診治的一個典型病例。
今年五十出頭的韓阿姨,因“腦干出血1月余”,帶著氣管套管從外院轉入康復醫學科。首先,醫務人員對韓阿姨進行了全面性康復評定,包括吞咽功能評估,分析韓阿姨氣管切開狀態,流涎較多,唇控制差,雙側咽反射、嘔吐反射、咳嗽反射均消失,吞咽困難,顳下頜關節紊亂致張口疼痛,左側肢體活動障礙,雖意識水平可,但意識內容混亂。在積極進行氣管套管狀態下的口腔感覺與運動訓練的同時,給予改善認知、抗感染、祛痰、呼吸訓練及防治并發癥等基礎治療兩周后,韓阿姨成功拔除了氣管套管。
緊接著,醫務人員詳細地為韓阿姨進行口咽功能檢查和改良容積粘度測試后,發現韓阿姨可以進食吞咽低、中、高稠度食物3ml,進食5ml、10ml口腔殘留較多,雖然唇閉合差,有哽咽感,但均未出現明顯嗆咳。
焦慮的韓阿姨擔心自己要帶著胃管,面露愁色。醫務人員一面安撫焦躁的韓阿姨,一面讓她接受吞咽造影檢查,結合各項評估結果,接下來,科室為她制定了個性化的吞咽訓練計劃:給予深層咽腔刺激、冰刺激及吞咽電刺激,通過針灸、面神經功能訓練等治療,配合氣道保護訓練,同時,給患者制定不同康復階段安全進食方案,包括食物性狀、一口量、進食體位與進食技巧等,防止誤吸。
四周后,韓阿姨吞咽功能逐漸好轉,可以自如進食軟面條、餛飩、粥等食物,復查吞咽造影顯示進食順利,并且沒有誤吸和殘留。
目前,吞咽障礙康復已然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同物理康復、作業康復、言語康復一樣。咸陽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針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定制系統化、規范化的康復治療措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縮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愿每一個吞咽障礙患者吞之有道,咽之有味。
編輯:卜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