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14:53:0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然而一位患者因為導管嵌頓導致生命線中斷,命懸一線。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醫院血液凈化科為該患者更換了長期導管,使患者能夠繼續血液透析以維持生命。據悉,這是陜西省首例微創“嵌頓導管”更換術。
據介紹,該患者每周做血液透析2-3次,已經堅持了整整7年。由于患者四肢血管條件差,頸內靜脈留置長期導管是她唯一的“生命線”,這七年來都是通過這根導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1周前患者透析時突然出現高熱,考慮導管感染,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住院。由于患者感染嚴重,需要立即拔除舊導管,否則將出現嚴重的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腎臟病醫院副院長蔣紅利教授指示盡快為患者拔除并更換導管,血液凈化科劉華副主任和薛瑾虹醫生立即為該患者實施導管拔除術。但是在術中出現了意外情況,舊導管牢牢地黏連在中心靜脈血管壁上無法拔出,導致新導管無法更換。此時,如果不盡快更換導管,患者的感染將無法控制,也無法繼續行血液透析治療。經科室集體討論后,決定去介入手術室嘗試拔出導管。介入手術室為患者開通了綠色通道,并進行了積極的術前準備,血液凈化科史珂慧醫生和嚴森輝醫生為患者實施了急診手術。經過1個多小時的努力,他們成功地為患者更換了導管。據介紹,術中使用了微創介入手術—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TA),使導管與血管壁分離,最終拔除了嵌頓的導管并更換了新導管。手術當天患者就使用新導管進行了血液透析,感染也逐漸得到控制。
據統計,人群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約10-13%,其中一部分人將發展為尿毒癥需要透析治療。血管通路是尿毒癥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約10-20%的尿毒癥患者因為肢體血管條件差不能做動靜脈內瘺,需要留置中心靜脈長期導管用以維持透析。長期導管的使用短則兩三年,長則數十年。
專家指出,由于長期導管留置時間長,可能發生感染或功能不良等,需要不定期進行更換。當長期導管黏連在中心靜脈血管壁上時就會發生導管嵌頓。據國內外文獻報道,可以采取開胸手術取出嵌頓的導管或者將導管殘端縫到皮下,這些治療方式不僅創傷大,而且感染的風險很高。據介紹,這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醫院血液凈化科為患者實施的微創“嵌頓導管”更換術,是陜西省首例。手術時只需要幾毫米的針孔,就可以解決“嵌頓導管”無法拔除的問題,而且術后患者很快就能恢復正常透析。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臟病醫院血液凈化科是陜西省衛生廳“血液凈化質控中心”的掛靠單位。近年來科室相繼派出年輕骨干醫生和護士在國內外學習最先進的血管通路技術及管理經驗,成立了血管通路小組,從血管通路的建立、隨訪、并發癥處理等方面為尿毒癥患者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治療。科室除了開展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外,還積極地開展微創介入手術治療。這種微創介入手術可以治療動靜脈內瘺狹窄或閉塞、中心靜脈狹窄或閉塞以及長期導管功能不良等,不僅安全有效,而且極大地保護了尿毒癥患者寶貴的血管資源。截至目前該院已開展血管通路微創介入手術千余例次,而且都是日間手術,患者可以24小時內出院。據介紹,該院的日間手術已被納入醫保范圍,報銷比例和普通住院手術一樣,由于住院時間短,可以節省約20%費用。不僅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而且節約了寶貴的醫療資源。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