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10:26:59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 李政 張思靖 記者 鄭亞雷)1月5日下午,一位多臟器功能衰竭,已陷入昏迷的患者被緊急送到紅會醫院急診科救治,病情危急,最終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生命體征穩定,恢復意識。不斷打通快速救援通道,為危重癥病人搶救贏得時間,一直以來是西安市紅會醫院不斷探索的發展方向。
癌癥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陷入昏迷
1月5日下午,一位60歲的患者被送到西安市紅會醫院急診科。家屬介紹,患者四個月前發現患有膽管癌,之后病情開始急速惡化,五天前突然出現全身浮腫伴意識模糊,就診于離家較近的一所醫院治療,但該醫院無法處理,病情逐漸加重,抱著最后的希望家屬將患者轉院到紅會醫院急診科,希望醫生能給予幫助。
由于患者病情復雜危重,急診科快速啟動團隊救治通道,對患者進行團隊救治,在對生命體征逐項進行檢查后發現,患者已生命垂危,意識模糊,血壓64/42mmHg,呼吸36次/min,心率162次/min,全身黃染,體內多器官功能出現衰竭,情況危急,患者隨時可能死亡。
團隊協作 醫生盯守24小時患者恢復意識
急診科搶救團隊積極救治,對患者進行“集束化治療”,一小時內完成血培養、呼吸機輔助呼吸、中心靜脈置管、床旁超聲評估下腔靜脈變異率指導快速補液抗休克等治療措施,并依托醫院MDT(多學科團隊)救治機制,對患者病情進行會診,確定治療方案,主治醫生24小時值守,確?;颊卟∏槠椒€。
“當時雖然經過一夜的處理,但是病人病情還不穩定,病情復雜,所以趕緊就開始處理。”6號上午,急診科副主任王彥軍上班后對患者進行開始全面了解,得知病情及家屬意愿后,王彥軍晚上根據患者病情積極使用CRRT(連續腎臟替代治療),盯守病人查看情況一夜未曾合眼,經過一夜的不懈努力,最終患者恢復自主意識,連續的緊急處理這才告一段落,而此時王彥軍醫生則已經連續工作超過24小時。7日下午患者撤掉呼吸機,堅持在崗不離病人兩天一夜的他這才松了口氣,連續堅守崗位,不離開半步,不斷根據病情采取有效治療方式,王彥軍醫生的敬業、精湛醫術、辛苦…患者家屬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當時確實很焦急,不過王彥軍醫生一直在病床前,沒怎么合眼,就踏實了。老人病情這么復雜,這幾天眼看著采取了很多有效治療,我們作為家屬真是感動,也欽佩,太感謝王醫生了。” 患者家屬說,由于患者病情一直在惡化,輾轉多家醫院沒有得到明顯好轉,現在恢復意識,雖然很虛弱但能正常語言溝通,在三天前是不敢想像,家人非常開心,也感謝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們用精湛的醫術為他們解決了大問題。
多措施緊急處理 患者生命體征趨平穩
“危重癥病人的搶救,一直是醫院急診科最為重要的工作,這次患者的搶救成功是醫院整體協作的結果。”急診科副主任王彥軍說,西安市紅會醫院目前正在不斷提高急診科的診療水平,2021年急診科將籌建“創傷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針對急癥危重癥病人占比高的嚴重創傷、急性腦梗及急性心梗,通過“三大中心”的建設,將能夠更快更準確的為危重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快捷的診療服務。
“上車即入院” 急診新理念逐步落地
2020年,開啟第二個百年征程的西安市紅會醫院確定了“大綜合 強骨科”的發展方向,開始對科室設置進行改擴增建,并不斷引入高層次人才,去年12月急診科副主任王彥軍被引進到醫院。
“隨著5G技術、急救設備小型化、急救車數據與院內實時共享技術平臺的建設,‘上車即入院’的急救理念將逐步落地,屆時,患者只要上了急救車就可以開始進行全面的緊急救治,為患者贏的更多的救治時間。”王彥軍副主任介紹,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緊張籌備中,相信隨著醫院急診醫學科的不斷建設,紅會醫院急診醫學科一定能發揮急危重癥救治鏈條中的核心作用,做到院前急救和院內急診的無縫連接,未來更多的危重癥患者將從中受益。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