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10:28:1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王蓓 記者 鄭亞雷)消化內鏡對于西安高新醫院宋瑛而言,不是一面普通的鏡子,而是她人生綻放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她長袖善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作為國內消化內鏡規范操作演示專家,中華醫學會食管胃靜脈曲張組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食管胃靜脈曲張規范化培訓基地負責人、全國食管胃靜脈曲張多中心研究副組長,陜西省消化道出血規范化培訓基地負責人……
宋瑛將消化內科打造成高新醫院的新“名片”,將陜西省消化內鏡治療技術推上了新高度??评锏拇蠓驅λ募妓囉幸环N近乎神樣的膜拜,說只要宋院長上手術臺,他們就特別安心。但在宋瑛看來,自己就是個愛較真的大夫,有點完美主義,甚至有點強迫癥,她說,“我就是想把事情做好,做到特別好。”
不做則已,一做就要一鳴驚人
宋瑛外表看起來美麗、知性、溫婉大方。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思維敏捷、毅如磐石。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她有著常人沒有的勇氣,一旦開口行事,就電閃雷鳴一路走去,誰也攔不住她,誰也影響不了她。
宋瑛的助手姚紅娟說,“我從來沒見過哪個女人像宋院長那樣,果敢、堅定、喜歡挑戰。當她下定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她有著男人也沒有的魄力。”
1987年,宋瑛從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后首先進入鐵路中心醫院工作,后進入西安市中心醫院消化科,一干就是20余年。作為學科帶頭人,她在帶領中心醫院消化科發展至頂峰的時候,亦是自己當時階段最成功榮耀之時,選擇了離開。那是2015年,中國非公醫療機構雖向前發展,但整體還未呈現如今活躍的態勢,那時候放下鐵飯碗對很多人來說要拿出十分的勇氣,但宋瑛做到了。
當被問及為什么要有這樣的選擇,宋瑛表示,人活著總是不斷要有目標,只有將后路斷了,才能絕處逢生柳暗花明。在這樣的心境下,懷揣著一顆滾燙的想干事想成事的心來到西安高新醫院,當時的消化科底子薄基礎差,宋瑛暗下決心要將科室帶得更高走得更遠。
首先她將公立和非公立兩種體制的優勢相結合,取長補短,將公立醫院的先進技術、質量規范、科室管理、學科建設等方面理念全方位帶入科室,再加上非公靈活變通的機制,自由向上的氛圍,五年過去了,消化科攻堅克難披荊斬棘,一路成長為省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科室:中華醫學會食管胃靜脈曲張規范化治療培訓基地、陜西省消化道出血防治規范化培訓基地、亞太地區門靜脈高壓聯盟理事單位、全國食管胃靜脈曲張多中心研究副組長單位、內鏡精靈人工智能學院分院、內鏡精靈人工智能早癌篩查基地、陜西省保健協會消化疾病專委會主委單位、西安市醫學會消化學會的主委單位、陜西省非公醫療機構消化專委會主委單位……
科室由之前的20張床位發展到現在的140張床位,1500平米的具有現代化高精尖設備一流的內鏡中心,并且成立了消化病院,成為陜西省內首屈一指的消化區域中心。
2019年,宋瑛受邀參加《第二屆中意內鏡外科聯合研討會》,這是中國意大利消化內鏡頂級高手的交流會,為了能在大會上流利的表達,與同行交流通暢,提前半年宋瑛開始練習英語,她給自己報了英語教育培訓班,手術間隙進行聽力練習,為了強化科室成員英語基礎,她帶領全科室的人每天晨讀10分鐘英語……,最終宋瑛在大會上精彩綻放,全程無翻譯與意大利專家溝通交流。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姚紅娟說,“宋院長愛挑戰是出了名的,隔段時間你就能聽到她興奮地跑過來說又干成了什么什么事,她呀,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做得一鳴驚人!”
以“鏡”為媒, 綻放美麗人生
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最危險的并發癥,被稱為人體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發病患者嘔血不止,輕則幾百毫升重則數千毫升頃刻間涌出體外,患者常常命懸一線。“與死神搶人”說的就是此類手術。
第一次見這種場面的人大多會雙腿發軟、不知所措。但消化內鏡醫生卻要迎難而上、挽救患者于旦夕之間。不同于普通手術,消化內鏡急診大出血手術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還要有過人的膽識、強大的內心。
2020年11月初的一天,50歲的張師傅如往常一樣到單位上班,下午5點多,張師傅感覺喉嚨口一陣腥味涌上來,一張嘴竟嘔出大量鮮紅色的血,工友見狀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在等120急救的過程中,我又嘔了好幾次血,那會兒我心里很害怕。”面對不斷嘔血,張師傅和工友都慌了。
在運轉入院的過程中張師傅一路嘔血、便血,總出血量在4000毫升左右。張師傅到院時已是下午5點30分了,已經出現失血性休克癥狀,血色素低到了30g/L,血壓測不出……這種情況下每一分每一秒對張師傅都是性命攸關的,為了搶時間,宋瑛當即決定實施床旁內鏡下止血。
這是一場考驗團隊協作能力的硬仗!消化科團隊人人參與到這場與死神賽跑的戰斗中,內鏡中心急速推來設備,護士們開通靜脈通道、抽血送血、加壓輸血、輸血科將全院所有的血液集中起來隨時待命、麻醉科建立深靜脈通路、呼吸科插管、有人記錄用藥、有人監測生命體征……,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又井然有序的秩序下進行著。
待各項工作就緒,宋瑛就開始為張師傅行急診內鏡下止血術,內鏡緩慢進入胃鏡,視野內全是鮮血,給治療帶來困難。為了順利找到出血點,宋瑛只能邊沖洗邊進鏡,在經過仔細的摸排查找后,終于在胃底部找到一柱狀噴射狀出血灶,鮮血如泉涌,壓力極高,宋瑛立即給予出血部位組織膠準確注射,噴血即刻停止。在場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氣,張師傅得救了。
像張師傅這樣的病例經常在高新醫院消化科上演,每年經宋瑛團隊治療的急診大出血患者就有數百例。無論是夜晚或是節假日,消化科團隊隨時待命,打贏了一場場和死神爭奪生命的保衛戰。
因為技術嫻熟,操作標準規范,宋瑛經常受邀出席全國消化內鏡大會并作為專家進行規范化手術演示。與此同時,她還多次牽頭舉辦國家級、省級消化內鏡大會。為普及消化病規范救治技術,讓更多患者受益,宋瑛幾乎跑遍了全省的市區縣,舉辦內鏡操作手把手培訓班,為基層內鏡醫生的培養做出了貢獻。
疫情期間,各大醫院不收或少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高新醫院消化科幾乎承擔了全省此類患者的救治工作。富平、寶雞、商洛、延安等外地患者慕名而來。宋瑛在嚴格防控新冠肺炎的基礎上第一時間打開綠色通道,挽救患者生命,成為名符其實的“救命天使”。
辛苦耕耘后的成果也是豐碩的,宋瑛先后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陜西省衛生系統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陜西省巾幗建功標兵、西安市十大健康衛士、西安市五一巾幗標兵、西安市最美醫師等榮譽稱號。
與自己死磕、認準了就絕不回頭。正是憑借著這股敢闖、敢拼的勁兒,在前進的路上,宋瑛演繹出諸多精彩,實現了救死扶傷的最初夢想。細嗅薔薇,心有猛虎,活脫脫就是宋瑛。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