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13:09:06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曹歡歡 記者鄭亞雷)由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中國衛生法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醫師報》社、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聯合舉辦的“新冠肺炎疫情下衛生健康領域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及研究團隊建設”研討會于2020年10月5—8日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功召開。
開幕式上,天津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張金鐘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會長高春芳將軍,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王友發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莊貴華教授,《醫師報》社常務副社長兼執行總編輯張艷萍編審,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尹梅教授分別致辭。
張金鐘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要從三個方面來努力,第一,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第二,要為培養造就大批人才而發展研究生教育;第三;研究生培養要以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目標。高春芳將軍闡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衛生和健康、研究生教育、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和依法防治五個關鍵詞的深刻內涵,研究生教育在新階段有新背景,但也要有新目標和新要求,要提升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王友發教授認為新時期的研究生要具備領導力和執行力,要敢于創新,有大局觀,要有敢擔當的奉獻精神,為建設“健康中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莊貴華教授指出西安交通大學作為培養研究生人才的重要陣地,立足西部,瞄準國家,對接國際發展的要求。通過研討會,要把握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脈搏,培養“用得上、沖上去”的公共衛生人才。張艷萍編審建議今后通過開展辯論賽、演講賽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豐富研究生的教學內容。尹梅教授認為研究生團隊是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優秀學生群體。面對機遇和挑戰的應答需要一種能力,研究生的培養要獲得讓別人信任和幫助別人的能力。一方面要培養學術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品行和修養。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主編王明旭教授認為要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醫學領域的培養,更是全民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培養。
學術報告環節,內容豐富、反響熱烈。來自北京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延安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優秀研究生、優秀本科生、優秀畢業生,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婦產科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陜西核工業二一五醫院的臨床醫務人員,來自輝瑞制藥、天方科技、東泰制藥、西安健康管理工程學院的醫療與健康領域的杰出人士,來自基層一線的鄉鎮干部和全科醫生、長期服務基層的志愿團隊共同展開交流與分享。圍繞抗疫精神、公共衛生、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健康與醫學科普、健康傳播、醫學人文精神、科研倫理、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等主題,以及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醫學科研思路培養、數據庫應用、現場調研、論文寫作、學科交叉、大學生創業等內容為學生們系統、全面地展示了醫學研究生未來學習與研究的空間、方向和技能。
本次研討會以學生為主體,歷時四天,內容精彩、形式多元。從現實問題出發、從報告者自身經驗出發,以育人宗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提升為目標,通過講自己的故事、講團隊的故事、講身邊的故事、講中國的故事、講世界的故事五個維度為醫學研究生提供科研指南、就業指導和信念引領,以達到“講故事、出硬招、求實效”的目的。
與會學生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恰逢其時,給予醫學研究生未來的學習、科研與就業全面地指引,也通過觀摩優秀研究生的成績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通過聆聽優秀畢業生的經驗感受到了服務人民的責任感,通過聆聽各領域專家全球領先的研究產生了攀登科研高峰的志向與勇氣。
據悉,此次研討會系“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專題活動的首場,以聚焦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綜合素質,拓寬視野,啟發思維,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凝聚力和執行力為目的。
編輯: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