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42:2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記者 張華)近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位胃癌術后梗阻性黃疸的患者,因腫瘤浸潤十二指腸乳頭無法行ERCP;為此采用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內引流術(EUS-BD)成功解除膽道梗阻。
患者,55歲,女性,6年前患者因胃癌行根治性遠端胃切除術(畢Ⅱ+布朗吻合);2月來中上腹脹痛,并出現皮膚、鞏膜黃染,進行性加重,入院后查總膽紅素437.3umol/L,直接膽紅素301.1umol/L,完善MRCP:肝門部異常信號灶并其以上肝內膽管明顯擴張增寬。胃鏡檢查示十二指腸乳頭部狹窄,考慮胃癌術后復查,膽總管占位。向家屬交代治療方案,患者及家屬不愿長期佩戴引流袋拒絕進行PTCD。
6月29日在全麻下張超副主任醫師在超聲內鏡引導下穿刺左肝管,抽取無色膽汁,擴張,置入支架。術程順利,術后復查肝功:總膽紅素247.2umol/L,直接膽紅素130.2umol/L。
在超聲內鏡引導下進行膽汁引流,是ERCP手術失敗或無法進行時的一種替代方法。 傳統術式包括:①內鏡超聲引導下膽道會師術(EUS-RV);②內鏡超聲引導下經腔內膽汁引流,包括肝胃吻合術(EUS-HGS)、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EUS-CDS)和肝腸吻合術(EUS-HDS);③內鏡超聲引導下順行膽汁引術(EUS-AG);④內鏡超聲引導下膽道穿刺外引流術。術后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相對少,穿刺點選擇范圍大,選擇途徑多,且遠離引起梗阻的腫瘤組織,具有更長時間的支架通暢率,支架功能障礙時,因永久性膽腸瘺的形成,部分不予干預也能有效引流。
具有創傷性小、成功率高和并發癥較低的優點,是ERCP 失敗后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有效替代手段。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西安市第三醫院消化內科內鏡診療技術又向前邁了一步。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