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 16:21:1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梁紅娟 記者 鄭亞雷)西安大興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柴雅琴是陜西省第二批援鄂隊員。2月2日至4月6日,柴雅琴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開展醫療支援工作65天。因其工作出色,她被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衛健委授予“陜西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美醫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面對危險,她毫不猶豫迎難而上
作為西安大興醫院第一批醫療隊的核心骨干,柴雅琴主動報名要求奔赴武漢開展醫療支援工作。到達武漢當天,柴雅琴被安排在危重癥患者的7樓病區。2天的短暫適應后,她正式開始參加值班進艙工作。2月6日凌晨3點的第一個班,一下子就接收了20多個患者,后來又不斷轉來重癥和危重患者,病房很快就擠滿了。
聽不懂武漢話,厚重的防護服、戴著全是霧氣的護目鏡……難題比想象中更多。作為醫療組唯一一名呼吸專業的醫生,柴雅琴所面臨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
有一對70多歲的患者老兩口,住在隔壁。老太太入院時癥狀嚴重,柴雅琴及時調整藥物,并請專業人員制定中藥方案,繼續治療后情況好轉。危重癥患者在病房沒有家人陪同,醫生不僅要從臨床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上給患者以慰藉。柴雅琴便主動承擔起了為老兩口傳遞消息的任務,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互相了解情況,生活上的需求也盡可能幫助解決。柴雅琴被稱為醫療隊“最愛操心的主任”。
為了患者,她想方設法決不放棄
“千里援鄂克新冠、醫者無畏救我生”,3月19日,柴雅琴收到了患者陳阿姨托在石家莊居家隔離的兒子在網上定制的錦旗。由于武漢封城,快遞出現問題導致第一面錦旗沒有順利送達,幾經周折后,陳阿姨托兒子在網上定制的第二面錦旗終于送到柴雅琴手中。
64歲的陳阿姨是武漢人,她和丈夫都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兩人被安排到不同的醫院接受治療。2月26日,她轉院至武漢協和醫院西院,來的時候,已經連續高燒十幾天,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患者本人也很悲觀,柴雅琴就經常和她聊天,開導她,幫助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柴雅琴及其團隊根據陳阿姨的情況,不斷的調整治療方案,二十多天的治療后陳阿姨的病情明顯好轉,核酸檢測呈陰性,胸部影像學顯示肺部病灶逐漸恢復正常。陳阿姨臨出院時握住柴雅琴的手說道:“感謝西安醫生,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4月6日,柴雅琴隨陜西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從武漢撤回西安。有出院的患者因所在社區沒有解封,便讓兒子前來為柴雅琴送行。也有阿姨要認她做干女兒,說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專程到西安來看她。
經歷了這樣特殊的65天,遇到了如此特別的群體,柴雅琴在“給予”的同時,也收獲了“成長”,她說現在遇事會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包容心更強了,對身邊的人也更加珍惜了。
帶領團隊,她殫精竭慮忘我工作
73歲的胡阿姨2月5日入院時病情非常嚴重,間斷還有發燒癥狀,合并2型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糖反應。柴雅琴根據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及時調整治療藥物,還特意為患者準備了巧克力,囑咐當班護士帶進病房交給老人,以備不時之需。收到柴主任的巧克力,老人熱淚盈眶。臨出院之際,柴雅琴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告訴幾位老人,告訴他們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系她。
一位患者在感謝信中寫道:“柴雅琴醫生待我如親人一般,總是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并不斷地鼓勵我們,增強了我們戰勝病魔的信心。”面對疫情,能夠拯救患者的生命,再大的風險和困難都愿意承擔,這是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醫學專家的職責和使命。
“疫情不退,我們不回”, 柴雅琴曾撂下這句話。直到4月6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危重癥患者全部出院,她們所在的醫療隊是全國唯一在武漢重癥及危重癥定點醫院堅守到最后的省級醫療隊,被表彰為“外省援漢醫療隊湖北工人先鋒號”。
柴雅琴稱,她最大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好醫生,為了這個目標,她將踐行一生。 (梁紅娟)
柴雅琴
西安大興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空軍軍醫大學博士,副主任醫師。柴雅琴曾在西京醫院工作,先后獲得陜西中醫藥大學教學先進個人,青年教師講課優秀獎,陜西省抗感染病例比賽第一名。擔任陜西省睡眠分會委員、陜西省抗癌協會腫瘤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西安醫學會呼吸結核分會委員,發表中文論著10余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