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15:50:55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龍兆博 李偉華 記者 張華) 為什么有些人生病,有些人卻能健康、平安?生活習慣是很關鍵的一個原因。不良生活習慣,不知不覺就把一些人培養成了疾病候選人。西安市第三醫院病理科專家表示,長期在生活中養成的一些不良習慣,會導致癌癥、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
癌癥候選人
總吃剩飯菜。除了營養素流失之外,剩飯菜最讓人擔心的是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在胃里與蛋白質反應,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放的時間越久,剩飯菜中細菌繁殖越多,亞硝酸鹽也容易越多。
果蔬吃得少。蔬菜水果含有膳食纖維,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帶走身體里的有害物質。經常不吃蔬菜水果,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久坐。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發里不想動……千萬別以為久坐的危害只是傷頸椎、脊椎。有研究指出,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幾率;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還易罹患前列腺癌。
愛吃燙食。“趁熱喝”、“趁熱吃”可能為食道癌埋下隱患。原因就在于,滾燙的水會燙傷食道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了,可能發生癌變。
糖尿病候選人
不愛吃早飯。英國倫敦大學圣喬治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吃早餐的孩子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與每天都食用早餐的孩子相比,那些經常不吃早餐的孩子在禁食一段時間后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會高出26%,他們胰島素的抵抗性也會高出26%。
三餐不規律。一日三餐如果不規律,血糖一直在波動,容易出現糖代謝紊亂,久而久之,會導致胰島素抵抗,糖尿病也就隨之而來了。有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吃早餐少于2次的人,比每天都吃早餐的人,胰島素抵抗發生率增高50%。
抽煙。一項花了9年對500萬人的前瞻性研究顯示,長期吸煙者的糖尿病發病風險比不吸煙者高15%~30%。戒煙不僅可預防癌癥、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而且可以有效減低糖尿病的發生風險。
吃精米白面多,運動少。我們常吃的精米白面,多為高碳水化合物。吃進體內,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謝,會讓血糖急速升高。再加上運動變少,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馬上消耗掉,胰島素只能把多余的葡萄糖儲存起來。長期如此,就造成了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來越高了。身體若是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便會得糖尿病。
高血壓候選人
吃得咸。“口味重”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高血壓和飲食有直接關系,吃鹽過多,鹽中的鈉離子會導致血管中的血量增多,進而增加對血管壁的壓力,起起血壓升高。有研究發現,24小時鈉攝入量每增加100mmol,冠心病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風險分別上升56%、36%及22%。
長得胖。肥胖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研究發現超過正常體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縮壓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0.93千帕(7毫米汞柱)。
愛發脾氣。情緒波動也會導致血壓升高,很多人吵架時血壓都是超標。生氣、緊張、恐懼時會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甚至全身發抖,血壓升高等,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軀體的損害,引起心臟、血管、等臟器的病變。
愛喝酒。研究表明,飲酒在一般情況下會讓血壓升高4到8毫米汞柱。飲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還可促使鈣鹽、膽固醇等沉積于血管壁,加速動脈硬化。大量、長期飲酒,更易誘發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脂肪肝候選人
過量吃水果。不少人減肥時候,什么飯都不吃,只吃水果。一般我們都認為吃水果健康,但其實也要說多少,每天半斤水果就夠了。水果中含有葡萄糖、果糖,99%的果糖可以在肝臟內直接轉化成甘油三酯,吃的過量,葡萄糖和果糖的過量攝入對脂肪肝的形成也是一個較大的危險因素。
只吃素,一點肉都不吃。有研究發現,適當攝入優質蛋白,反而更有利于脂肪肝的恢復。因為這些蛋白質可以增加載脂蛋白,幫助肝臟運出脂肪,減輕脂肪肝。蛋白質攝入不足,反而會導致肝臟內部的脂肪的沉滯,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餓著不吃減肥。有的體型較胖的人查出了脂肪肝,覺得自己應該快點減肥,然后就采取“饑餓療法”,餓著。雖然體重在短期內迅速下降,但會使脂肪酸大量釋放,反而會沉積在肝臟,加重肝臟炎癥。
不運動。“外國人看起來比較胖,但普遍是肌肉發達,我們看上去并不太胖,但大部分都是脂肪,所以更容易得脂肪肝。”肌肉發達能夠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沒有肌肉就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而恰恰脂肪肝炎、糖尿病都是由于胰島素抵抗而產生。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