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9 15:54:38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孔乾 記者 鄭亞雷)近日,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王學廉教授團隊完成一例“外周神經電刺激術(PNS)”,為一名患者解除了長達十年的肋間神經痛。
甘肅患者劉某現年66歲,2009年因為胸椎脊膜瘤做了手術,三個月后右側肋間出現疼痛癥狀。為緩解癥狀,他在2010年又做了一次脊膜粘連松解術,但效果不明顯,疼痛還蔓延至右腿與右腳,肋間與下肢強烈的撕扯、麻木、燒灼感讓他不敢踩實走路。2010年劉某開始拄拐,借助拐杖的力量支撐著身體重量,緩解右腿與右腳的壓力。肋間的劇痛也日益加重,讓他苦不堪言。
治病十年,劉某吃了數不清的止痛藥,打了數不清的止痛針。今年2月中旬,疼痛驟然加重,他聽說唐都醫院王學廉教授可以做神經調控手術治療頑固性神經疼痛,就前去就診。
劉某住院后,先考慮實施脊髓電刺激手術(SCS),但由于他的脊髓部位做過兩次手術,需要將刺激電極放在頸段才可以覆蓋疼痛,且效果可能不太好,所以王學廉教授不建議做脊髓電刺激,而是做外周神經電刺激。
4月16日,王學廉教授、李楠醫生、鄭朝輝醫生為劉某實施外周神經電刺激術,將一根柱狀電極經過皮膚穿刺放置在患者疼痛部位的神經周圍,臨時刺激器打開后,劉某的肋間劇痛立即明顯改善。王學廉教授指示對患者進行為期一周的臨時測試體驗治療,看效果是否滿意。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劉某的肋間疼痛基本消失,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一周后,王學廉教授為劉某進行了二期手術,植入了永久穿刺電極和脈沖發生器。
“外周神經損傷引起的神經痛常常繼發于創傷、手術、神經受壓迫、炎癥和代謝紊亂等,外周神經電刺激或脊髓電刺激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機體功能。對于脊髓環境欠佳或者不適合脊髓手術的患者,可以將電極放置于疼痛區域神經周圍,進行外周神經電刺激。”王學廉教授說。
王學廉教授指出:外周神經電刺激與脊髓電刺激相同,都基于“疼痛閘門控制理論”,針對傳導疼痛的不同神經部位進行電刺激,減少疼痛的傳導和接收,從而極大緩解疼痛,具有效果確切、創傷小、并發癥少等優點,而且“體驗治療”避免了一次性手術可能存在的電極刺激效果不佳等弊端。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