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10:33:2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 歷經55天的武漢抗疫、14天的臨潼隔離,我們即將踏入西安的土地。出征的場景只要回想便會歷歷在目,夫妻相擁、兒女揮淚、領導和同事送行……所有的人都擔憂不舍,我們一行10人卻毅然堅定。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聲聲“武漢加油”的口號,我們帶著親朋好友的囑托和三秦父老的祝福,大年初二離秦赴楚、飛往武漢。
作為最早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我們出征時武漢剛被按下了暫停鍵,疫情肆虐、物資短缺,一切形勢都不明朗,君問歸期也未有期。我們卻個個敢為人先、踴躍請戰,戰場上也個個不辱使命、吃苦耐勞,個個都是陜西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骨干和實干家。田長印教授、和平教授是醫療隊專家組成員,負責查房、會診、制定治療方案,是我們的定海神針;王紅梅教授是感控組專家,嚴格把關病區、酒店的感控流程,是我們所有人的安全衛士;吳媛教授和我分別擔任重癥四組的組長和副組長,承擔著包括ICU在內的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工作;楊雪、邵娜、殷美靜幾位主管護師都被任命護士長,肩負著重癥醫療小組的護理重擔;閻京京護師業務精干,是我們小組唯一的呼吸治療師,既果敢堅強,又樂觀豪爽,是我們大家的開心果;杜麗莎護師溫柔細致,業務熟練,既能下病房,又能搞感控,心靈手巧,還曾秒變我們特殊時期的發型師。
出征時我們10人來自不盡相同的科室,大多并不熟悉,“千里赴戎機”的緣分和“同心共抗疫”的感情卻讓我們成為生死之交。疫情當前,無數的患者承受著病痛的折磨,我們醫療隊也經受著抗疫的歷練。紅區的實戰既是體能的要求,也是精神的緊繃,更是毅力的考驗。我們在武漢不僅揮灑了熱情和汗水,也留下了眼淚,有感動和欣慰的眼淚,有悲痛和無助的眼淚,卻從無恐懼和退縮的眼淚。武漢的50多個日日夜夜,我們一起為患者的康復歡喜過,為生命的逝去默哀過,為犧牲的醫護痛哭過,為團結的力量感動過,卻從未被病毒的無情嚇倒過,從未被紅區的實戰打倒過!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一個禁足的春天,我們也經歷了一段艱辛的歲月,但相比那些命運從此改寫甚至生命從此終結的人來說,我們都是幸運的。抗疫的階段性勝利是所有人最大的欣慰,歸來的無恙更是我們醫療隊空前的幸福。回想我們出征時敢為人先,抗疫中堅毅耐勞,歸來后自然內省不疚,有著空前的平和與喜悅。但隔離期間竟然比在武漢還要忐忑,不時擔心自己曾經暴露感染。如今終于要迎來順利出關的時刻,又有怎樣的心情呢?慶幸之余,全是感激。
感謝為防疫抗疫做出努力和貢獻的所有人,感謝繼續奮戰在一線、負重前行的所有人,沒有堅定團結的萬眾一心,沒有各行各業的拼搏奮進,哪有今天階段性的勝利?
感謝生死之交的戰友,給我陪伴和關照。出關之后,如何少得了舉杯暢飲、把酒言歡?盡管我不愛喝酒也不會喝酒,但池莉都說,“會不會喝酒是其次,人生有些時刻,形式是必須的。”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需要這樣的形式,哪怕蜻蜓點水,哪怕以茶代酒,都是天長地久!
感謝醫院的領導和科室的同事,多次關問我們并慰問我們的家屬。我只想說防疫抗疫的工作,哪有旁觀的醫護?疫情期間留守西安也同樣辛苦,我們只不過分隔兩地,卻一直都在并肩戰斗,我們返崗后還將繼續一起奮斗!
最后自然要感謝我的家人,逆行之舉完成了我醫者的使命與擔當,滿足了我個人的情懷與抱負,卻拋給你們無盡的掛念與擔憂。我瀟灑地離開,不顧年邁的老人和尚幼的孩子,一別就是兩個多月,我沒心沒肺幾乎未曾失眠,你們卻時時提心吊膽,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我清楚地記得分別和送行的場面,卻無法想象團圓再聚的情景。平常心對待吧,就輕輕地說一句,“你回來了!”
我也淡淡地說,“嗯,我回來了!”
西安交大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明宗娟
2020年4月2日晚
編輯:徐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