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19:01:22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李晨光 記者 鄭亞雷)“手足外傷可能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卻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接通接好每一根血管和神經。”從事手上肢顯微外科工作27年的楊曉榮主任,給自己定下了這樣一個人生信條。
2歲斷指女童尋醫大興
2020年3月24日晚,西安大興醫院手上肢顯微外科的值班電話驟然響起,“我是急診科,這里有一個2歲孩子示指(俗指食指)斷指,請安排接診。”值班醫生一邊趕往急診科,一邊電話聯系楊曉榮主任說明情況。
半小時后,楊曉榮從家中趕到醫院。孩子爺爺見到楊主任,急切地介紹情況:“下午在老家,俺用鍘刀正鍘草著,小孫女(化名:恒恒)不知怎么就把手挨到了鍘刀旁邊,一不留神,這鍘刀下去,俺孫女就……當時一見這情況,俺屋里人匆忙拿了斷指到縣醫院包扎,醫生表示手指太小接不了,建議到大醫院治療。還是鄉里人推薦來咱們大興醫院,俺們一家人都過來了……”家住陜西藍田縣老爺子操著一口醇正的老陜話,焦急地說著。
楊曉榮接過斷指,查看病情后,一陣沉思:右手示指成不規則離斷,再加上幼兒血管細,術后容易出現血管痙攣,導致栓塞壞死,所以再植難度大,成活率低,而且嬰幼兒斷指再植圍手術期的處理也是治療難點之一。
可恒恒才2歲多,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如果就此放棄,孩子以后的路該怎么走。想到這,楊曉榮暗下決心:哪怕有一絲希望,也要想辦法接上!
“繡花”功夫大顯身手
與家屬充分溝通后,楊曉榮立即完善術前檢查,聯系手術室開通綠色通道,行斷指再植術,手術緊張有序進行。
手術中,“體力”和“眼力”是必不可少的。整個手術,楊曉榮都是在顯微鏡下做“繡花”的活兒。顯微鏡放大10倍左右,手稍微動一點相差就會很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此,別說身體了,手連抖都不能抖一下。
“要做好每一臺手術,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一根血管接不通,就意味著壞死,就有可能整個手就廢了,影響得將是患者的一生。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將每一根血管接通接好。”楊曉榮說。
凝神靜氣,在歷經1個多小時的手術后,看到接上的手指由蒼白轉為紅潤,手術室所有人員都長出了一口氣。
手術成功后,接下來的危險期主要是防止幼兒哭鬧出現的血管痙攣、栓塞,導致指體壞死。手上肢顯微外科全體護士輪流看護,安撫患兒情緒,每1小時觀察手指血運情況。
意外發生,醫護齊心保“周全”
可即便如此,意外還是發生了。術后第二天,護士在查看手指血運情況時發現,接上的斷指呈青紫色,這分明是血管危象的表現,楊曉榮得知后,急行探查修復。術后,提升了護理觀察頻率,并輔以熱敷、鎮靜、止痛治療。
“其實,最辛苦的還是我們的護士姐妹,無論是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術后恢復,還是靜脈注射、兒童護理,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她們操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恒恒接上的手指順利度過了危險期,走廊里也時不時響起她的笑聲。
換藥時的恢復情況
恒恒的成功接指,預示著西安大興醫院首例幼兒斷指再植宣告成功,開創了院內顯微外科手術的先河,標志著西安大興醫院顯微外科技術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