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9 20:52:21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訊(胡洪斌 記者 鄭亞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陜西省衛健委要求成立赴武漢抗擊疫情醫療隊,一聲令下,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醫護人員踴躍報名,特別是呼吸內科和重癥醫學科集體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經過層層選拔和專業考量,呼吸內科的主治醫師宋斯迪、曾慶岳主治醫師,重癥醫學科徐漢瑾主治醫師、范小燕護師成為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赴武漢醫療工作隊的第一批隊員。
宋斯迪醫生是省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高年資主治醫師,是此次出行的隊長,她平時工作認真,善于鉆研,對待患者細心負責,是科室臨床科研的骨干力量。她戴著一副眼睛,外表看起來很有些文弱,平常說話細聲細語,性格有些靦腆。大家都沒想到第一個主動報名赴疫情一線的會是這個“文弱書生”模樣的宋醫生。同事都會問“你如果去武漢,你兩個孩子誰管?你家里人同意你去嗎?”宋斯迪微微一笑,說我家里那位會支持我的。宋斯迪醫生的愛人也在另一所省直醫院工作,從大年三十也一直在醫院上班。一家人除夕晚上一起在家吃了個飯,第二天她愛人在醫院值24小時班,她在醫院參加培訓,做出發前的各項準備。兩個孩子就自己在家,11歲的姐姐就承擔起照看4歲妹妹的任務。為了讓宋斯迪安心隨醫療隊出征,夫妻倆商量后,把兩個孩子托給親戚代為照看。正月初二醫療隊出發,宋斯迪的愛人去集結點送本單位的醫療隊,和她也有個簡短的碰面。兩人在告別時眼神中充滿了默契,既有依依不舍,又有相互鼓勵。在接受現場媒體采訪時,記者問宋醫生為什么會主動報名去疫情一線。宋斯迪毫不猶豫的說,我看到武漢人民需要我們,國家需要我們,正好我也是搞呼吸專業的,這是我們醫務人員的職責,義不容辭。我有信心和其他隊友一起,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役!
曾慶岳醫生是呼吸內科的青年骨干醫生,擅長呼吸系統各種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醫院下發通知后,曾慶岳醫生積極響應醫院的號召向科主任遞交了申請去武漢的請戰書。并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學醫的妻子,妻子當即表示“我們倆都是學醫,抗擊疫情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去吧!”。而此刻他不到3歲的兒子感冒發燒兩天,一直在醫院治療。為了讓曾慶岳醫生安心支援武漢工作,妻子把年幼的孩子帶回老家蘭州,父母共同一起幫助照看,真是舍小家為大家啊!
徐漢瑾醫生是省四院重癥醫學科一名主治醫師,來省四院工作8年,曾參加過2003年非典防控救治工作。擅長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在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和診療方面以及傳染病防控都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作為黨員又有過抗非典防控救治工作經歷,他第一時間向科室主任主動申請報名參加醫院援助武漢醫療工作。徐漢瑾醫生2003年曾在延安市積極參加非典的防控工作,先后多次被當地評為先進工作者。擁有重癥醫學學科5C認證資質他在出發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和人民需要我,我就要沖鋒在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患者”。
范小燕是省四院重癥醫學科的護師,在機械輔助通氣和呼吸機管理方面技術精湛。她對待患者視為親人,工作認真負責、善于溝通、勇敢創新、喜歡學習。獲得重癥專科護士資質和優秀護士榮譽稱號 。范小燕護師上有老、下有小,孩子4歲多,愛人是一名快遞員常年加班,得知妻子要去武漢支援抗擊疫情,他當天就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用實際行動支持范小燕的工作。臨走前他告訴范小燕,“我會照顧好家里,你就放心去工作吧,安全回來,我每天會給打一個電話的”。
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四位最可愛的醫護人員,他們牢記囑托,舍小家為大家,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扶危渡厄,醫者擔當,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她們選擇做最美的逆行者,是當之無愧的“白衣天使”。 接到出發通知后,1月26日(正月初二)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第一批赴武漢醫療隊迅速集結,參加完出發儀式后,隨陜西省援鄂醫療隊乘包機于元月26日晚抵達武漢。送別現場,領導殷殷囑托,同事依依不舍,家人淚目相擁。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一定要多保重,我們等你們平安歸來!”
1月29日是醫療隊援馳武漢的第三天,四位投入到武漢防控工作的白衣天使加緊進行崗前培訓,認真學習國家衛健委專家進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知識講解,牢記診療規范。
反復進行防護演練,繁雜的穿脫練習反復訓練一天下來大汗淋漓,他們互相監督考核并總結改進,力求做到更完善更快捷的自我防護,為隨時赴“前線”做最充分的準備。
有院領導的關懷和同事們的關心。4位隊員對抗擊疫情信心滿滿。
省四院援助武漢醫療工作隊長 呼吸內科醫生宋斯迪
省四院呼吸內科醫生曾慶岳
重癥醫學科醫生徐漢瑾
重癥醫學科護師范小燕
為確保以最飽滿的狀態及健康體魄迎接“戰斗”,隊員們互相提醒每天口服胸腺肽。
據了解,武漢市第九醫院的醫務工作者近期負擔了繁重的防控和臨床工作,需要及時交接休整,陜西省援鄂醫療隊已經分步驟進駐醫院開展臨床工作,省四院的4名隊員已蓄勢待發,時刻準備投入戰斗。
編輯: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