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 19:25:27
來源:陽光網-陽光報
分享到
陽光網—陽光報(鞏四海 王孟飛 記者 鄭亞雷)101歲高齡的杜奶奶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連續兩次骨折,得益于西安市紅會醫院敢擔當的作風及醫生精湛的醫術,這位為護理事業奉獻一生的“世紀護士”在國際護士節來臨前夕(5月9日)終于康復出院。
101歲高齡的杜奶奶身體一向硬朗健康,一生的護理生涯使得她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101歲還每天蹬著三輪車在小區里鍛煉,一日三餐、看報睡覺都規律進行。而3月10日的摔倒卻打破了這種安逸,摔倒后,杜奶奶髖關節疼痛難忍,當即不能走路,在家臥床不起。家人咨詢了附近的醫院,醫院都表示老人年齡太大,股骨頭置換手術風險高,不敢接診治療。
3月17日,家人帶著杜奶奶來到西安市紅會醫院膝關節病區咨詢,肖琳副主任接診后給杜奶奶的身體做了評估。“只要她身體能支撐,手術我來給她做。”肖琳副主任很干脆。“我們當時很有壓力,就怕醫生不敢接,肖琳副主任答應給我母親做手術,我們懸著的心終于有了著落。”杜奶奶的女兒說。
3月19日,股骨頭置換術非常順利,杜奶奶第二天就可以扶著扶手下地走路了,一周后順利康復出院。
4月份,杜奶奶總是說腰疼,家人以為是走路扭了一下,并沒有在意,疼痛持續了半個多月,家人又將其送至西安市紅會醫院脊柱退變與腫瘤病區就診。何思敏主任醫師接診后對老人的脊椎做了詳細檢查,發現老人有嚴重的骨質疏松癥,腰疼是因為胸腰椎骨質疏松性骨折。
“80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一半都會出現胸腰椎骨折。大約三分之一伴著嚴重的疼痛,臥床治療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比如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褥瘡……對于老年患者,早讓患者從床上起來,對于減少和避免這一系列并發癥有很大意義。傳統的開放手術創傷大,高齡患者很難耐受,最好的治療辦法是椎體后凸成形術。”何思敏主任醫師解釋說。
百歲老人身體機能差,即便是5毫米創口,20分鐘的手術,也意味著不小的風險。5月7日,何思敏主任醫師主刀,王彪副主任醫師擔任助手,共同為杜奶奶進行了微創的椎體后凸成形術。
“老人骨質疏松嚴重,我們在擺體位的時候都輕手輕腳,生怕老人再骨折,麻醉也選擇局麻,盡量減少對老人心肺功能的影響。術中操作穩、準、快,精準、利索地完成了手術。”何思敏主任醫師說。
手術的效果立竿見影,術后兩小時,杜奶奶就借助助步器下地行走,一家人都皆大歡喜。
“老年患者發生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進行手術治療以后,并不代表治療徹底完成,骨質疏松作為患者的基礎性疾病,仍需要進行系統治療,從而避免再次發生骨折。我們對這一百歲老人也詳細介紹了后續治療方案。”脊柱退變與腫瘤病區主任單樂群說到。
值護士日來臨之際,西安市紅會醫院脊柱病院脊柱退變與腫瘤病區為杜奶奶獻上了鮮花,這位“世紀護士”一生護理、照顧了無數患者,如今,101歲仍然打敗“死亡骨折”迎來健康。
編輯:徐瑞霞